直擊瑞士頂級音樂盒REUGE工廠 專訪執行長Kurt Kupper

Nov 9, 2016

REUGE
位於瑞士聖科瓦的REUGE為瑞士最高端的音樂盒品牌,保存了百年前製作音樂盒的傳統精密技術,在獨特的小眾市場中昂首挺立。

瑞士製錶師發明了音樂盒,最初是為了讓懷錶也能演奏音樂,直至現在,音樂盒與高級機械腕錶仍享有相同的傳統機械文化內涵,而它們的製造者,也都堅持著傳統與創新的相同道路。

機械裡的科幻小說

以現代科技的角度來看,機械錶的結構其實顯得很傳統,用上緊的發條當動力、讓齒輪彼此咬合連結著,再以金屬合金構成的規律系統,如鐘擺般來回運動,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時間」長度。

當人們今日為了機械錶的延續、高舉著「保存人手傳統工藝」的大旗時,在過去,機械錶的製造技術,其實是實踐人類夢想的尖端科學:該怎麼讓齒輪運轉、如何度量出正確的時間長度、要把日月星辰的運行擺進可計算的刻度等等,機械錶的背後,正代表了人類對想像的實現──使機械成為生活的工具、讓機械能服務人群,如同科幻小說般的情節,早在百年前就展開,而音樂盒,就像是最早能唱歌的機械人。

音樂盒結構
音樂盒結構。從1802年音筒式的機芯結構被發明出來後,至今仍是音樂盒的主流 設計,藉由發條盒啟動、規律風扇調節音筒轉動速度、音筒上的音針撥動音梳的齒牙,並與音箱發出共振,就成為我們聽到優美的音樂。

如今尋常百姓家都能擁有的音樂盒,其實與機械錶享有共通的文化起點,因為音樂盒就是出自瑞士製錶師的發明──想要讓懷錶能夠唱歌、能夠發出優美的音樂。

於是,1796年,在日內瓦接受製錶教育的製錶師Antoine Favre-Salomon,在瑞士聖科瓦(Sainte-Croix)當地,成為第一個發明以音針撥動金屬齒牙為發聲結構的製錶師。這項發明讓音樂發聲不再限於鈴鐺或音弦類的設計,而能夠縮小放入懷錶或其他更小的容器中。

而我們現在常見的音樂盒發聲結構:利用滾筒式的音筒(Cylinder),藉著裝置在音筒上的音針(Pin),用來撥動音梳(Dampers)上的齒牙,當齒牙震動並與裝置共振,就能發出聲音。這項設計到1802年才在瑞士聖科瓦被發明出來,並成為日後音樂盒的主流結構,同時也在接下來的數十年間,讓聖科瓦成為音樂盒製作的重鎮。

Winch音樂盒
Winch音樂盒。以現代形象設計的Studio系列,其中Winch的外型就是依照帆船的甲板及風帆來設計,其音樂盒為144音符設計,可奏出四種曲目。

所以在古董音樂懷錶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微縮後的音筒與音梳,融合成為機芯的一部分,藉由發條盒的動力,讓懷錶像音樂盒一樣播放音樂;另外還有黑膠唱片的前身──轉盤式金屬音盤,則在1886年由德國人所發明,這讓音樂盒能夠更快速、更有效率的更換不同音樂,並能應用在大型的播放設備中,例如早期的唱片點唱機;當然,這也影響了音樂懷錶機芯的設計,從一些古董機芯裡也能看見轉盤式的微縮音盤。

位於聖科瓦的REUGE,就是在這條歷史軸線中誕生的高級音樂盒品牌,熬過了留聲機發明、石英革命、經濟大蕭條等顛覆產業的巨浪而生存下來,至今,REUGE是唯一仍在聖科瓦、這個過去以微精密機械聞名的城市中,用最傳統的方式、製作高級音樂盒的專家。

REUGE瑞士最高端音樂盒品牌 一切都與人有關

REUGE執行長Kurt Kupper
REUGE執行長Kurt Kupper。2006年起開始擔任REUGE執行長,他認為音樂盒雖是小眾市場,卻代表最高要求的客群,REUGE今日非常重視訂製服務的提供,透過強大的技術為後盾,達到人們心底最完美的想像。

常被瑞士政府作為致贈外賓禮物的REUGE,是世界最高端的音樂盒品牌,但REUGE認為音樂只是一種選項,必須從設計到製造的每個細節,都思考到人的需求。

一提到音樂盒、真正高級的機械音樂盒,除了瑞士的REUGE幾乎不作第二人想,這個經常作為名流仕紳甚至瑞士政府致贈外賓禮物的音樂盒品牌,至今仍駐紮在聖科瓦中、保存了百年前製作音樂盒的傳統精密技術,在獨特的小眾市場中昂首挺立。

REUGE全新廠區
REUGE全新廠區。在聖科瓦設立超過150年的REUGE,終於在市場銷售的正面回饋下,開始動工建造新一代的廠區,目前廠內所有的工序也將會全部移至新廠。

是什麼讓REUGE再次引起關注?自然是近年炙手可熱的獨立製錶師品牌MB&F,於2013年首度與REUGE合作打造出Music Machine,這一系列以電影「星際大戰」裡的戰機與太空船外型為概念的機械音樂盒,打破了音樂盒的刻板印象,更讓許多原本只關注高級鐘錶的藏家們,重新認識這個超過150年歷史的高級音樂盒品牌的製作實力。

「我們思考的是,人們真正心底的需求,這讓REUGE得以生存下來。」現任REUGE執行長Kurt Kupper(以下簡稱Kurt)這麼說著。

不可否認,比起高級鐘錶工業,音樂盒的確是更小眾的高端市場,從石英革命後復活的高級鐘錶工業,傾眾人之力才重新站上舞台;然而從1865年創辦人Charles Reuge推出音樂懷錶開始的REUGE,至今在聖科瓦裡,卻已無任何競爭品牌存活,除了百年前製作技術秘密全部集中於品牌,REUGE至今則是獨力在該領域中延續家業,超過150年而沒有間斷。

活動鳥鳴音樂盒
活動鳥鳴音樂盒。REUGE從20世紀中期開始製作活動機械鳥,該小鳥會在啟動後開始鳴叫,同時左右轉動、拍動翅膀,鳥鳴聲則是從盒內的幫浦發出,是早期人類對機械生物的夢想實現。

Kurt直言,從REUGE百年歷史觀察,音樂盒雖美,卻不是人們生活得必需品,沒有音樂盒人們一樣能活得很好。但如果可以創造人們在情感上的支持、夢想的實踐,這就成為現今REUGE的發展目標及存在價值。

儘管贈送禮物是人們生活中的社交禮儀,但如何送到心坎裡?卻是一門學問。尤其在高端奢侈品市場,花大錢就能獲得的東西多如繁星,花錢這件事反倒顯得最容易,「有的時候不是價值最高的禮物,卻最能觸動心裡的感情。」Kurt這麼解釋著。

所以除了一般的型錄款式,REUGE特別重視訂製的需求,雖然REUGE是以音樂盒聞名,但音樂的表現卻只是其中一種選項,當顧客要求特殊的外型、使用罕見的材料、指定複雜的樂曲等等,這些細節都反映了顧客自身的文化背景、成長內涵等等,REUGE都能替顧客達成他們內心最想要的整體模樣。

Orbia音樂盒
Orbia音樂盒。REUGE旗下以古典形象為主軸的1865系列,其中最複雜的Orbia可演奏144個音符、32種曲目,共八根音筒可供替換,另外還加入小鼓及鈴鐺敲擊的設計,桌子的外殼以手工將珍稀木頭及珍珠母貝拼接完成。

Kurt表示,世界急速的在改變,品牌自然必須跟著進化,今日REUGE並不侷限非傳統機械音樂盒的形象而不可為,更積極的向外擴張不同領域的合作,例如與MB&F一路推出到Music Machine3的合作,Kurt認為這是很好的示範模式,雙方創意的相互激盪、甚至在沒有簽訂合同下就完成這項計畫,可見得150歲的REUGE對設計的接受度及可能性,是沒有設限的。

事實上,REUGE還與歐洲設計學院共同進行概念企劃,加入以電子、燈光設備為輔助的音樂家飾,另外汽車、遊艇、建築空間等等奢華領域都來尋求REUGE的合作,為的是在眾多偉大設計中,植入與人們生活細節相關的完美亮點,REUGE正在以這樣的高端模式繼續經營下去。

推開百年製作技術秘密之門 機械音樂的作手

REUGE
目前REUGE製造廠內共有40名員工,年產量約可達一萬件。

REUGE是現今高級機械音樂盒的唯一首選,過去製作音樂盒的技術都掌握品牌手中,延續著傳統的製作方式,維持純機械所能演奏出最美妙的音樂。

REUGE從1865年就在瑞士聖科瓦設廠,因為音樂盒是在當地發明,這讓聖科瓦成為19世紀的音樂盒製造重鎮,不過REUGE創立初期卻是以製造音樂懷錶起家,一直到REUGE家族發展至第二代,才真正投入音樂盒的量產。

切割音梳雛形
切割音梳雛形。透過自動化的圓鋸機,將每一片的音梳鋼片都切出如梳子的直形齒牙,接下來才能送入齒牙的後續處理部門。

隨著歷史變遷,讓REUGE陸續收購了許多聖科瓦當地破產的音樂盒製造廠,連帶的讓這些專業技術都收歸品牌旗下,最後在遭受其他歷史事件的襲擊後,聖科瓦至今只剩下REUGE獨自在該產業中,堅守著製作與百年前相同的高級機械音樂盒。

目前REUGE製造廠內共有40名員工,年產量約可達一萬件,其中有五千件是送往合作的銷售點,另外的五千件則是供應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或個人訂製商品。而在每年巴塞爾鐘錶展的同時,REUGE也會在展場外的據點展出年度新品,每年約推出15種的新產品。

燒製強化硬度
燒製強化硬度。所有進行切割前的金屬片,都必須進入鍋爐中以810度的高溫燒製約七分鐘,尺寸較長者則約十分鐘,來達到音梳應有的彈性及硬度。

一如前篇所提,機械音樂盒的結構設計從1802年後就定型,利用滾筒式的音筒,藉著裝置在音筒上的音針,用來撥動音梳上的齒牙,當齒牙震動並與外裝的容器共振,就能發出我們所聽到的音樂。其中,最關鍵的音梳、音筒,以及最著名的機械活動鳥鳴音樂結構,都是在廠內純手工製造。

手造音梳工匠
手造音梳工匠。REUGE音樂盒內的音梳工匠製作經驗超過三十年,每一枚音梳需要至少26道不同工序,都是由他親手打磨、切割。

REUGE不斷強調與人相關的設計方向,事實上,整個廠區也保持著濃濃的大家庭氛圍,因為REUGE廠內生產線上的製造工匠,幾乎都是一整個家族、前後世代分別進入廠內工作,尤其在沒有任何學校、任何書籍可供學習製作的狀況下,僅能倚賴如師徒制的方式將技術傳承,目前廠內各個工匠均超過20年資歷,可說讓REUGE音樂盒能持續發出最完美天籟的技術後盾。

工序僅使用手造工具
工序僅使用手造工具。音梳的製作過程沒有任何書籍可供參考、學習,所有工序皆是每一代工匠傳承下來,所有的工具都是工匠自己親手製造,來配合音梳製造的每項步驟。

強化金屬及切割齒牙

音梳是聲音的基礎,其音梳的原料是鋼質合金,合金的成份則是REUGE累積百年的祕密;剛開始會先將鋼材原料切割成一片一片設定的長度,接著把已經切割好的鋼片先送至大型鍋爐,以約810度的高溫將鋼材燒烤七分鐘,再入油進行冷卻,光是這七分鐘,便能讓鋼材達到應有的彈性硬度,但如果是長度較長的鋼片,則需要更長的十分鐘。最後強化後的鋼片送到切割部門,以圓鋸機設備同時切出多數音梳初步的齒牙,其齒數可分為22、36、72齒,來配合樂曲的複雜程度。

打磨音梳齒牙
打磨音梳齒牙。音梳的聲音要通過砂輪機打磨來調整,而且打磨的時候不能戴手 套,必須用手去感受音梳的熱度,避免當摩擦產生高熱,而讓音梳的齒牙尖端折斷。

打造聲音的細節

透過設備切割出音梳初步的齒牙後,接著就會送到後續齒牙加工的部門,這個工序是整個音樂盒裡面最困難的部份,因為這部分決定了音樂盒95%的聲音品質,同時該工序僅能以手工完成,也只能倚賴著工匠的聽覺及手感。

自動化調音設備
自動化調音設備。該設備是REUGE獨家設計,將音梳置入、藉由設定好的音階程式,由電腦根據音梳發出的聲音,由配置在內的砂輪機打磨調整最後的調音。

有著32年經驗的工匠表示,一枚音梳從開始到完成要經過26種不同的程序,例如包括要先以自製的工具如小斧頭等,切出音梳齒牙尖端上的線條,接著還要用砂輪機打磨音梳,使音梳能發出最佳的共振聲音,而打磨期間無法戴手套,必須用手去感覺音梳打磨時的熱度,避免因摩擦過熱造成齒牙斷裂。

音筒內部樹脂
音筒內部樹脂。音筒內灌滿了樹脂,來固定音筒上的音針,樹脂所佔音筒內部的容量,也影響了音樂盒的共振效果。圖為樹脂原料,將其煮沸熔化後,再灌入音筒中。

接著,音梳會送至電動調音部門,從30年前該部門利用這些專門替REUGE設計、瑞士當地製造的設備進行調音,該設備會根據設定的音階,一邊挑動音梳的齒牙判定音階,一邊自動進行打磨,使音梳能達到最後完美正確的音階。

音筒
如樂譜般的音筒。音筒上的音針即代表了不同音階,過去是用人手,現在則用電腦設備輸入每個樂曲的正確音針位置,然後把銅材質的音筒表面,打出一個一個裝置音針的小洞,再由機器把從金屬線切割為同等長度的音針,一枚一枚的植入音筒表面。

至於擔任如樂譜般角色的音筒,目前是利用電腦輔助的設備進行製造,先輸入每個樂曲的正確音針位置,然後把銅材質的音筒表面,打出一個一個裝置音針的小洞,然後由機器把從金屬線切割為同等長度的音針,一枚一枚的植入音筒表面,其數量可達千枚之多。至於音筒的內部則灌滿樹脂,其樹脂量的多寡也同樣影響音樂盒的聲音共振效果。

組裝機芯與活動鳥鳴

手工組裝音樂機芯
手工組裝音樂機芯。音樂盒機芯的組裝與高級鐘錶相同,必須全由手工完成,不過工匠還須確認音樂盒的聲音,而確認的音質標準則倚賴所有工匠的經驗。

REUGE每個音樂盒的機芯都是在廠內人手組裝,與高級機械錶的組裝工序類似,要把包括發條盒、控制轉速的調速器、音梳與音筒等等都裝置在機板上,只不過零件沒有像腕錶機芯那麼小,另外,REUGE的工匠還要確認音筒轉動撥針的音階是否正確、聲音是否優美,然後手動調校,這部份就如同問錶的調音程序。

古典鳥鳴機械
古典鳥鳴機械。機械鳥鳴其實是從法國發明而來,REUGE在20世紀前期收購了兩家法國工坊,自此該技術就獨家由REUGE擁有,小鳥轉動、拍翅的動作採純機械完成,機芯藏在鳥籠底部,而鳥鳴聲音則是由皮製的幫浦壓縮發出。

組裝部門的另一項任務,則是REUGE最厲害的活動機械鳥。其實這個活動機械的技術,是19世紀一位叫做Blaise Bontems的法國機械藝術家,他在1848年於巴黎販售在籠子裡像是真鳥鳴叫的作品,最後在1960年被REUGE買下,這讓REUGE一舉打開音樂盒的高端藍海市場,同時還不斷增加各種的鳴叫方式於機械機芯中;目前REUGE工匠不僅要組裝製造鳥鳴聲音的機芯,另外更忠實複製小鳥的模樣,包括使用真鳥羽毛覆蓋於金屬骨架上、設計拍動翅膀及旋轉的動作,使其接近真實鳥類的形象。

仿造真實鳥類外型
仿造真實鳥類外型。為了讓鳥兒看來栩栩如生,REUGE使用的是來自真實鳥類身上的羽毛,再由工匠一片一片的黏著到金屬支架上,非常真實動人。

資料提供/各品牌
攝影/劉信佑
文/劉必祥、黃兆慶、陳韋仁 85-特

延伸閱讀:探訪瑞士機械夢想之鄉 CIMA音樂盒和自動演奏機械博物館

延伸閱讀:專訪機械動偶大師François Junod!直擊世界最頂尖機械活動人偶製造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