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最複雜的中國傳統曆法!帕瑪強尼Tonda PF夏曆腕錶
Jan 7, 2023
全球首創的PARMIGIANI帕瑪強尼Tonda PF夏曆腕錶彰顯了品牌對曆法文化和文明的重視,自創立以來便喜愛利用高端的瑞士機械工藝向不同的曆法文化和文明致敬。腕錶以「夏曆」命名,囊括各項中國傳統曆法元素,並把豐富多彩的詩意與文化元素凝練於方寸之間。
縱觀歷史,人類總是試圖去掌控時間,通過預測、記錄時間,更有效地調整社會、宗教和農業生活的節奏。通用的曆法體系能人把重要的日期像里程碑般銘刻於時光洪流中。長久以來,帕瑪強尼一直對曆法文化頗為著迷,並先後推出年曆腕錶(公曆)、回曆腕錶,如今隆重呈獻Tonda PF夏曆腕錶,這款至臻複雜的年曆腕錶,是品牌在曆法功能領域傾心打造的第三款時計佳作。
曆法是最迷人的腕錶功能之一,它反映了社會和文明的進步,蘊含著信仰的力量,並展現了時間的流動、四季的更迭以及月相的盈虧等奧秘的自然現象。這些現象在人類活動中共同發揮著重要作用。
陰陽合曆
中國傳統曆法是一種極其複雜的陰陽合曆。陰曆和陽曆分別是以月亮和太陽的活動週期計算,通過設置閏月的方式來協調。額外增加的第13個月使兩個週期能同步,大約每三年便會出現一次。最後,中國傳統曆法將太陽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成為農曆的重要象徵。
中國春節的日期依據精確的曆法規律計算得出,基於農曆11月的冬至日期而確定。這種計算方法十分複雜,但可以使人們遵循季節的變化,將春節定在春天來臨之際。春節的日期通常在西曆1月下旬至2月下旬之間,即 1月21日至2月19日之間。
六十年一甲子
與西曆以名稱記月並用數字紀年不同,中華曆法以名稱紀年並用數位紀月。年份的名稱以六十一甲子為迴圈週期,但包含日期、天數和月數在內的日曆則是根據天文觀測計算出來的,並有所變化。由於中華曆法相關的這些計算方式並非循環往復,中國傳統曆法不能以“萬年曆”的樣式展現。儘管如此,帕瑪強尼依然以高端的製錶技藝,打造出幾近完善、精準的「夏曆」腕錶。中國傳統曆法所採用的干支紀年法,是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搭配,編列而成。
十天干將四季區分水、木、金、火、土五行。十二地支則對應十二生肖:每個生肖皆由一種動物代表,由此編列出一甲子六十年,並常用來推測在相應年份出生之人的性格和命運。
多元要素和複雜功能
帕瑪強尼成功將所有這些複雜功能匯聚於錶盤之上:小時和分鐘;農曆月份顯示;閏月(例:每三年一閏);小月(29天)或大月(30天);二十四節氣,太陽沿黃道(從地球上觀察的太陽運動軌跡)每運行15°即為一個節氣;年份指示和名稱;生肖、五行,並用交替的顏色展示其陰陽屬性;日期以及月相。錶殼中段兩側設有各種調校按鈕,可方便快速完成腕錶校準。
這款腕錶搭載全新PF008機芯,以極其複雜精密的機制來實現曆法資訊的指示,並使用傳統的繁體漢字來顯示。由於中華曆法並非完全迴圈有序,該複雜功能是通過機械編設,並通過凸輪系統涵蓋了十二年的週期。在該週期結束時,腕錶必須重置新一輪的十二年週期。在此期間,只要腕錶持續運轉,所有資訊都可確保精準,無需進行任何調校。如果腕錶停止運轉,即使間隔較長時間,佩戴者亦可通過快速調校按鈕校準日期和月份。
值得一提的是,年曆腕錶並非帕瑪強尼的首次嘗試。充滿詩意和複雜功能的年曆腕錶一直激勵著蜜雪兒·帕瑪強尼(Michel Parmigiani)先生攀登高級製錶領域的新巔峰。帕瑪強尼首先推出了年曆腕錶,隨後在2019年帶來Tonda系列回曆萬年曆腕錶,這一精密考究的腕錶佳作在2020年榮膺日內瓦高級鐘錶大賞(GPHG)的創新大獎。而夏曆腕錶則與之前的兩款傑作,共同成就了帕瑪強尼品牌卓爾不凡的曆法功能時計三重奏。
純粹至臻
帕瑪強尼Tonda PF夏曆腕錶為品牌所珍愛的曆法主題再添新作,進一步彰顯Tonda PF系列高級訂製服飾般的製錶典範。這款時計的整個研發和設計過程均遵循平衡協調的原則,將精密複雜功能和純粹主義美學風格結合。帕瑪強尼在打造這款曆法腕錶時克服一系列挑戰,力求在細節方面做到精益求精,同時尊崇Tonda PF系列腕錶的設計準則。多層次的錶盤採用象徵尊貴的深紅色(Imperial Red),並以“格狀大麥粒”璣鏤飾紋點綴,搭配18K白金鍍銠時標和鏤空時針與分針。
精鋼錶殼搭配950鉑金滾花錶圈,一體式精鋼錶鏈確保佩戴的舒適感,優雅地環飾於手腕間。Tonda PF夏曆腕錶延續了帕瑪強尼腕錶的設計方針,透過藍寶石玻璃錶背,機芯及其裝飾元素一覽無遺。腕錶搭載卓爾不凡的精美機芯,以日內瓦波紋飾面和18K玫瑰金鏤空擺陀進一步凸顯其靈動、通透的視覺美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迎接2023年1月22日癸卯兔年春節的到來!
十二生肖
中華曆法以五行與十二生肖相結合來劃分時間,其歷史可追溯至久遠的商朝(西元前1570-1045年)時期。干支紀年法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合而成。天干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要素為基礎,皆遵循陰陽學說,最初代表著一旬的十天。十二地支則對應中國的十二生肖,在東亞各國的文化中 — 中國、日本、韓國或越南,生肖動物可能略有不同。
中國採用干支紀年法命名各年份,其紀年體系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搭配,構成六十個不同的組合。天干與陰陽迴圈以及中國文化中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息息相關。每次邁入新的一年,便會在上一年的天干和地支基礎上推後一個單位,如此便形成了六十年一甲子,即以六十年為一個輪迴的常用紀年方法。
傳說在春節這一天,天界的最高統治者玉皇大帝召集所有的動物來天界參拜,並許諾給予獎勵。然而,僅有十二隻動物參加了這場盛會,具體的到達順序見下文。因此,玉皇大帝按照約定獎勵了每隻動物,允許它們按照抵達的順序,以各自的名字命名一個年份。很多亞洲人習慣在舉行與個人、財運或政事相關的重要活動之前,進行生肖占卜。
十二生肖順序:
−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與西方僅慶祝新年這一天不同的是,中國傳統春節的慶祝活動要持續整整15天,直至正月十五元宵節。
二十四節氣:準確反映農曆中的自然節律變化
二十四節氣依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劃分,反映了氣候、農事及其他影響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自然節律變化。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太陽沿黃道(從地球上觀察的太陽運動軌跡)每運行15°即為一個節氣。每年分為四個季節,每個季節各佔六個節氣,每月兩個節氣。這二十四節氣中,有的也是中國傳統佳節。
每個節氣的名稱均有其獨特的含義 ,取自自然界及其相應的自然現象,與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節氣的名稱彰顯了“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我們必須虛心求教”這一信念。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遵循氣候變化規律開展各種農事活動和農作物獲得豐收的關鍵所在。後來,二十四節氣也被應用於中醫學和道家的內丹術,以便根據自然的迴圈週期完善治療處方。
中華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
1. 立春:立春預示著春天即將來臨,自然界萬物復蘇,生機勃發。此時白晝逐漸變長,天氣也日漸回暖。
2. 雨水:雨水意味著降雨開始且氣溫回升。此時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大雁北歸,草木翠綠。
3. 驚蟄: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的昆蟲和冬眠中的動物,此時田野裡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4. 春分: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此時晝夜等長,之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而南半球則晝漸短、夜漸長。
5. 清明:清明節氣亦為中國傳統節日,即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此時恰逢氣溫升高、雨水增多,是春季耕種的關鍵時期。
6. 穀雨:穀雨源自古人“好雨生百穀”之說,此時早春的農作物開始抽出嫩芽,是對農作物生長、豐收極為重要的節氣。
7. 立夏:立夏日太陽到達黃經45°,此時中國南方地區的氣溫迅速上升,但中國北方地區的天氣仍然溫和。
8. 小滿:小滿時節農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
9. 芒種:芒種時節,大麥和小麥等有芒作物的麥穗已經陸續成熟,同時也開始了繁忙的夏季作物播種期
10. 夏至: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在此期間,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日照十分充足,但並未達到最高氣溫,要在20至30天後才會迎來最高氣溫。
11. 小暑:小暑標誌著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段漸漸逼近,但最酷熱的時候還未到來。
12. 大暑:大暑代表著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多地的氣溫甚至高達35度以上。
13. 立秋:立秋意味著盛夏過後,豐收的季節即將來臨。
14. 處暑:處暑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告別暑熱,迎來秋天。
15. 白露:白露意味著真正進入了涼爽的秋季:此時天氣漸涼,夜間空氣中的水汽會在草木上凝結成白色的露珠。
16. 秋分:秋分日晝夜等長,將秋天一分為二,之後太陽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
17. 寒露:寒露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白露時節大幅降溫,此時愈加霜寒露重,降雨量則越來越少。
18. 霜降: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日漸寒冷,同時北方地區開始出現霜凍。
19. 立冬:立冬預示著冬天正式來臨,農民將秋收的作物儲藏入庫。
20. 小雪:小雪時節開始降雪,主要集中在中國北方地區,此時氣溫持續下降。
21. 大雪:大雪時節,隨著中國北方地區的氣溫降至接近零度,積雪愈加厚重,覆蓋著廣袤的大地。
22. 冬至:冬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夜晚最長。
23. 小寒:小寒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冰天雪地的嚴寒時期。此時地面和河流已經冰凍,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一直影響到南方地區。
24. 大寒:大寒是農曆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雪雨冰凍天氣嚴重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責任編輯/CHUNJUI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