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項專利說清楚 RICHARD MILLE創新專利傲群倫
Nov 1, 2022
RICHARD MILLE因極度稀缺、高價及出色外型引起很高的話題性;然而,創新概念與專利技術才是品牌成功的根本原因。RICHARD MILLE所用的專利其實不少,藉此僅列舉離合式自動盤、擺動小齒輪雙重嚙合機制、快速上鍊裝置、 G力感應裝置、錶冠鎖定裝置、蝶形自動盤、超薄擒縱等七項專利一窺堂奧。
手機能取代機械錶顯示時間的功能,卻沒有辦法取代機械錶所帶來的樂趣與滿足。雖然在1970年代的石英風暴過去之後,機械錶捲土重來,重新喚起人們對精密機械計時裝置的熱情;可惜的是,在20幾年前,大多數製錶品牌仍循傳統路線而沒有與時俱進,Richard Mille先生則希望能站在傳統的基礎上,引進嶄新概念與前衛科技,打造屬於21世紀的製錶時代,於是創辦同名品牌,並在2001年發表了RICHARD MILLE的第一款腕錶RM 001,將現代製錶業帶入嶄新境界,這不僅為保守的傳統製錶注入新血,不到20年就登上錶壇巔峰的RICHARD MILLE也成為當代傳奇。
RICHARD MILLE的成功之道首重創新概念,不過,概念說來攏統,我們還是回歸明確的創新專利來探察品牌的卓越設計。
1. 離合式自動盤
這是一個防止自動錶過度上鍊的設計,首用於RM 030搭載的RMAR1自動上鍊機芯;當發條盒儲能達到50小時的時候,自動盤會與自動上鍊輪系脫離,此時自動盤還是會旋轉,但不會將能量傳到發條盒;直到發條儲能降到40小時以下時,自動上鍊輪系才會再次與自動盤嚙合,繼續為發條補充能量,而透過面盤上的ON/OFF就能判斷處於哪種上鍊狀態。這個帶有「智能」味道的裝置是四年研發的成果,創意巧思與非凡技術都令人讚賞,不但有很高的實用性,精巧的設計也增進賞玩樂趣與收藏價值。
防止過度上鍊是自動錶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多年來業界用的技術已相當成熟,一般的自動上鍊機芯是搭配滑動式的發條,發條末端有一個卡在發條盒內壁的設計,當滿鍊之後還繼續上鍊時,緊繃到一個狀態發條末端就會滑動以釋放能量,這樣才不至於斷裂或是損壞輪系零件。坦白說,這傳統設計也滿好用的,所以幾乎沒有人想要改良這個機制,但它也有缺點,滑動摩擦會磨損並產生細微碎屑、油泥,減損發條盒功能。RICHARD MILLE的離合式自動上鍊裝置則是釜底抽薪的解決方案。
2. 擺動小齒輪 雙重嚙合機制
傳統計時碼錶採用水平離合,而現代高級機芯常用垂直離合,在這之間,其實還有一個很好的離合設計,也就是擺動小齒輪。一般的擺動小齒輪只有一個,一端連接走時秒針輪,一端連接計時秒針輪,當計時啟動後,計時秒針輪就會囓合走時秒針輪同步運轉並帶動整個計時輪系開始運作;相較其他類型的計時離合裝置來看,它比較不占空間是最大優勢。
RICHARD MILLE則更進一步,RM 72-01 Lifestyle自製機芯計時碼錶的計時秒針輪與計時分針、小時輪並不像傳統那樣連接在一起,同時增加了第二個擺動小齒輪:一端與走時分針輪連接,另一端與計時分針輪連接,因此計時分針與時針也都直接得到發條盒的動力,不論計時功能是否啟動,都不會影響走時的穩定度。將計時輪系一分為二,可真是超越常理的做法!
3. 快速上鍊裝置
RICHARD MILLE在品牌的第一款自動上鍊雙秒追針計時碼錶RM 65-01採用了專利的快速上鍊裝置,按壓錶殼側邊鮮明的紅色Quartz TPT®石英纖維按把即可快速上鍊,內置的RMAC4自動上鍊機芯具備60小時動力儲存,按壓125次即可從零動力到滿鍊。如果是戴在手上時為腕錶手動上鍊,這肯定比旋轉錶冠方便,更重要的是快速上鍊按把的手感相當Q彈,頗有操作機械的樂趣。
而從外型來說,這個按把與計時、追針按把對稱配置,視覺上很平衡,鮮紅色彩則更顯精神。快速上鍊機制是傳遞能量的系統,每次按壓都要確保能量穩定傳遞至發條盒,還要考慮到10年以上的耐用度,開發、測試比想像中困難。RICHARD MILLE從技術上探索機械錶的各種可能性,推動製錶產業的進步與多元化。
4. G力感應裝置
G力是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單位,一般的機械錶並不需要測G力,G力感應裝置是為賽車、高爾夫等運動錶款所研發,可以測量在賽道上或是揮桿時手腕承受了多大力量。以揮桿來說,也可藉之判斷打擊力量的大小。這個G力感應裝置由50幾個零件組成,卻只有17mm大,透過一個重錘的瞬間位移連動指針顯示G力,在每次使用的期間,它會記錄最大G力,以RM 38-01為例,可偵測高達20G,直到按下錶殼九時位置的按把才會歸零,繼續下一次的紀錄。
精密細小的零組件必須承受瞬間強大力量,堅固耐用並不容易。話雖如此,既然RICHARD MILLE精巧的陀飛輪都能承受賽車、揮桿的力量而運行如常,G力感應裝置也不成問題。與技術相較,或許,突破傳統機械錶的功能範疇而發展出新領域的創意更為可貴。
5. 錶冠鎖定裝置
顧名思義這是鎖定錶冠、防止誤觸的設計,其實它不只鎖定錶冠,連計時按把也一併鎖定,萬無一失。這是針對RM 032自動上鍊飛返計時潛水錶所研發的專利,考慮到潛水的環境時有變化,過強的海流、水壓會讓人難以控制,而不小心的碰撞可能讓原本堅若磐石的腕錶在錶冠、按把等可活動部件鬆脫、進水。
RICHARD MILLE設計了一個可靠的結構,從外觀到內在同時將誤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視覺的提醒方面,可旋轉的錶冠以紅色三角形表示鎖定,綠色則代表鬆開可以操作;在鎖定狀態下,不僅錶冠會卡在定位,內部連動的機制也會讓按把無法動作,以確保300米的防水性能。其實不只潛水錶需要這樣的防護,為帆船運動所設計的RM 60-01 Regatta自動上鍊飛返計時碼錶也應用了這項專利。
6. 蝶形自動盤
首創的蝶形自動盤和RM 030的離合式自動盤一樣,都是解決過度上鍊問題所做的設計,但兩者的做法截然不同;離合式自動盤是在滿鍊後截斷自動上鍊輪系的連結,而蝶形自動盤則是讓錶主可以自由改變自動上鍊的效率,以達到防止過度上鍊的目的。
蝶形自動盤由兩個呈90度夾角的扇形組成,在正常情況下兩個扇形組件合併為半圓形,與常見的自動盤無異,當錶主想要減緩上鍊效率時(例如激烈運動的情境),只要按下八時位置的Sport Mode按把,自動盤就會分開如蝴蝶展翅狀,此時自動盤的重心在中軸,因此不容易隨手部動作而旋轉上鍊。當自動盤分開時,六時位置的上鍊指示器會指向OFF,反之則是ON,戴在手上也很容易判別當下的自動上鍊狀態。
離合式自動盤能自動變換上鍊狀態,使用上完全不用費心;而需要錶主操作的蝶形自動盤則提供了更好的賞玩性。如果以汽車比喻,自動排檔很方便,但手動排檔更有駕駛樂趣!
蝶形自動盤改變重心/慣性的概念與RICHARD MILLE獨家設計的可變幾何結構自動盤相同,差別在於後者必須由製錶師設定,無法隨各種環境的變化而任意改變。可變幾何結構自動盤雖不是專利結構,卻是RICHARD MILLE的創新設計之一,在相同原理下還發展出不同的樣式。
7. 超薄擒縱
很少有品牌會想修改傳統擒縱裝置的設計,因為這部份很精密,只要有一絲瑕疵,肯定出問題,如果沒有十足的技術,更動這傳統的可靠結構簡直是自找麻煩,在超薄腕錶上更是如此。
意外的是2022年寫下超薄腕錶紀錄的RM UP-01 Ferrari為了將錶殼厚度降到1.75mm,不僅從錶殼結構到輪系排列、顯時方式⋯⋯都做了全新設計,更以專利技術創造超薄擒縱,讓瑞士槓桿式擒縱薄到極致,而且還維持穩定可靠的性能。創紀錄超薄的關鍵在於RICHARD MILLE省略了擺輪上的安全游盤和擒縱叉上的叉頭釘,這兩處都非常微小,卻能讓時時快速運作的擒縱系統不會因震動而滑脫錯位。更新方案是加長的擒縱叉、新式叉頭(無釘)並以相對應的夾板來限制擒縱叉的動作範圍,這樣才能既薄且依舊可靠。看似不複雜的改良,卻是機芯工程的大成就!
RICHARD MILLE在根本上與其他高級鐘錶品牌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精益求精的態度,當大家都滿足於既有設計與功能的時候,它總能發現新的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不斷激起鐘錶愛好者的熱情!
2022年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