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喜好的指標
Jan 3, 2022
當我們以為我們的鐘錶市場很成熟的時候,其實還是有很多人在下手時不知道要買什麼,所以「跟著人最多的地方走」就沒錯,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這幾年鐘錶市場的天平,一面倒的朝向某幾個品牌的特定款式,而且是全球各地皆然。
當然,這個趨勢絕不是一夕到來,則是逐層逐面的延伸;從幾年前大家開始追逐運動錶,在社群媒體的簇擁帶動下,已經開始進入集中化的態勢,接著,加上疫情的影響,使得各國政府大印鈔票、市場資金寬鬆、熱錢湧進,又有更多的人開始認為:「炒錶是門好生意」,使得原本產能不足的特定品牌,供給量更顯捉襟見肘。
到現在,特定品牌的供給短缺,除了讓大眾無法買到(或是不願意接受不合理的價格),甚至連熱錢都不知道向哪炒作時,慢慢的就開始尋找下一個低基期的標的,例如江詩丹頓的縱橫四海Overseas系列就是這波追逐戰之下的受惠者。
沒有人會知道這波趨勢何時會停止,也沒有人知道下一個好品牌是什麼,當你喜歡的品牌,恰好就是這些熱門品牌時,我想你也只能去好好了解一下別的牌子,如果不知道從哪找起,除了多閱讀《城邦國際名表》的網站及雜誌之外(XD),那麼具有國際指標的Only Watch或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應該是可依循的方向。
還記得曾經有人問我,Only Watch跟「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其實就是市場喜好的指標,甚至是尋找下一個好品牌,或是認識新品牌的機會之地。
Only Watch是一個每兩年高級鐘錶品牌都會參與的拍賣盛會,除了是各個品牌對自身價值掂斤估兩之外,也是測試新設計的好場合,當頂級收藏家願意在全球競標下,用真金白銀標到這只錶,可能也不光只是「喜歡」這種單純的理由能夠形容,甚至會包含對品牌的認同與未來的期待;至於GPHG,看似除了是獎勵高級製錶工業中每年品牌的創意,其實也是讓全球市場消費者,看到好的設計或新品牌的突破等等很好的機會,當然,如果獲得最高獎項如「金指針」、「小指針」等等最高的榮耀,也可能是預告了市場對腕錶的期待性。
儘管歐洲鐘錶品牌的經營實在穩定,所謂家喻戶曉、有口皆碑的品牌都是百年歷史起跳,加上各大品牌也挺會在生產數量、價值行銷上掌握人性的需求,不過在逐漸高漲的手錶價格下,編者總莫名的會有種:「誰會是最後一隻白老鼠?」的恐懼,但仍尊重個人選擇與自由意志,畢竟錶還是一項給予自我享受的奢侈品,真的要當做投資工具?還是再想想吧!
文/劉必祥
127-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