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追尋
Aug 3, 2021
「你對手錶的要求是什麼?」
這句話應該是每個人在買錶之前,就一定會問自己的其中一個問題,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手錶的角色也跟著「斜槓」起來,例如有些人可能仍傳統的認為手錶就是用來看時間的,有些人則把它當作是一種投資、保值的金融商品,也有些人只單單認為手錶是一個裝飾品,但有些人把手錶當作對自己身分、地位族群認同的通行證,還有些人把它作為歷史研究、技藝欣賞的藝術品等等。
而從人類制定時間長度,進而變成社會秩序的依據之後,時間計算的工具-時計:無論是鐘塔、座鐘、懷錶一直到手錶,這段演進的過程,時計也許從形體、大小有了變化,但基本原則並沒有改變,就是朝著更精準的方向前進,也因為有了這個原則,科學才能在時間計算上,研發出更精確的如原子鐘等等。
不可否認,至今看似光鮮亮麗的高級機械錶,提供時間數據的功用仍在,卻也不是唯一的工具(畢竟手機也成為我們不離身的設備),到現在手錶的機芯都還沿用著百年前研發出的機械結構,要用這樣傳統的結構,達成跟科學一樣精確的境界,仍然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好吧!就算機械錶永遠不可能跟石英錶、原子鐘一樣準,但作為一個計算時間工具的基本角色,它仍然不能表現的太差,所以過去從17世紀就出現的天文台認證,就成為現在機械錶追求的精準度依據。
正是因為機械錶是一種傳統設計,那就得用傳統的認證來分類:從20世紀初到現在,符合天文台標準的腕錶,都被認為是內涵高水準製錶技術的一個代表,雖然現在天文台認證以瑞士一支獨秀,但認證也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衍生出新的標準如METAS,主要是為了因應現代手錶面臨磁力的考驗;另外從19世紀就有的日內瓦印記,除了講究整體腕錶的高品質及精準度,更帶有產品屬地主義的特殊意義;至於跳脫了這些官方認證,也有品牌對於自己的腕錶充滿信心,更透明的把檢測證書隨附在每一只腕錶中,讓買到該腕錶的消費者,都能根據上面的數據了解腕錶的精確度為何。
不管手錶的角色或象徵意義變成什麼,終究,它必須是一只能提供正確時間的計時工具,假設它不能運行、誤差極大,甚至需要經常維修等等,都會減低了人們對它的信賴,甚至慢慢的耗損了品牌的認同度及無形的品牌價值,畢竟高級腕錶的高貴價格,一定也內含了人們潛意識要求的穩定度,而我們可以辨識與區隔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這些官方或自家印記的認證,也代表了人們對腕錶基本面的追求。
文/劉必祥
124-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