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大師天文台認證的帝舵錶

擁有大師天文台認證的帝舵錶

Jun 4, 2021

Tudor Black Bay Ceramic
在帝舵錶款的面盤上印著Master Chronometer是一件非常超現實的事,但它真的發生了。

帝舵把Black Bay Ceramic送去做Master Chronometer實在是太嗆了,嗆到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討論了。毫無疑問地勞力士使出這一招絕對是帶有政治目的的,但除了政治目的之外,回歸到產品面這件事本身同樣充滿了值得分析的內容,既然政治的事不好說的話,這次我們就純粹來談談產品吧。

技術上最令人好奇的是帝舵怎麼克服15,000高斯的抗磁要求。當初Omega的Master Co-Axial大師同軸擒縱將游絲換成了矽材質,除此之外擺輪、擒縱叉以及擒縱輪的軸心也都使用了叫做Nivagauss的獨家非磁性素材,由此實現了它怪物級的抗磁性能。帝舵在官方資料中並沒有明確地揭露他們對機芯做了哪些調整,只籠統地說「它需要帝舵表原廠機芯進行多項改變」,所以具體的細節目前無從得知,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家的自製機芯原本就裝了矽游絲,至於這款有沒有在擺輪和擒縱器的軸心上使用什麼抗磁素材就要看後續品牌願不願意透露更多內容了。

以帝舵/勞力士的實力要在這裡新研發什麼材質並不為難,不過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光靠矽游絲是無法達到這等抗磁能力的,否則Swatch Group旗下那麼多使用矽游絲的品牌應該早就有人跳出來了。話雖如此矽游絲是這項技術的關鍵看來毋庸置疑——也就是說光有抗磁的擺輪和擒縱器軸心恐怕同樣也做不到15,000高斯,這或許正是當初Omega對於自己有辦法壟斷這項技術那麼有自信的理由之一,畢竟在專利的保護下直到2026年以前能夠合法使用矽游絲的還是只有Swatch Group、PP以及勞力士集團等寥寥幾家而已,只要它們不跳下來做的話這個門檻應該很難被跨過——結果真的有人跳下來做了。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未來帝舵到底想幹什麼了。送一支錶去做大師天文台認證單純只是在示威嗎?還是品牌(乃至於集團)對此有更長遠的規劃?對於這款的後續這裡有幾種猜想:

A. 往後所有的帝舵錶都會送去METAS認證。基本上我認為這不太可能啦,技術和成本上或許不成問題,只是光想像以後每支帝舵的錶款上都印著Master Chronometer就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B. 由帝舵自行提出等同(或超越)Master Chronometer的內部標準。這個的可能性我認為是存在的,比較會產生問題的是勞力士集團真的有必要在Superlative Chronometer頂級天文台認證之外再弄出一個新標準嗎?一旦做出來了以後又要如何跟Superlative區隔?這中間會不會有以下犯上的矛盾?將15,000高斯的要求整合進Superlative、往後讓帝舵跟勞力士同樣採用頂級天文台認證也是一種做法,只是這麼一來又要如何區隔他們兩家的定位?總之這個選項實際執行起來還有許多爭議需要排除。

C. 將帝舵內部的出廠標準升級,但不另行創制新的認證規格。這個的可能性我認為很高,實務上它對錶款做的事就跟B一樣,但是只要不自立名目的話很多尷尬問題就不會檯面化,對集團內部的平衡來說是皆大歡喜;不過一旦帝舵將基本抗磁性能拉高到15,000高斯以後我猜勞力士也不會沒有動作,也許往後他們也會默默地將同等(或更高)的抗磁要求加入Superlative。

D. 什麼都不做。其實這個的可能性也不低,原本帝舵的自製機芯就已經有COSC了,精度還比-4~+6秒更準一點(-2~+4),以目前市面上的同級產品來說仍然是一個高標,不用特別再去升級也綽綽有餘——再次強調我認為一般日用錶款有個4,800A/m的防磁就夠了;至於這個的黑陶瓷款就當作是一次武力展示的叫陣,反正你們目的也已經達到了,接下來回歸務實面對品牌而言未嘗不是一個正道。

BB Ceramic的推出絕對是帝舵、甚至是錶界近年來最具爭議性的舉動,這個動作後續會對他們家、乃至於其他品牌帶來什麼樣的改變現階段仍然難以預料。很難說我們樂不樂於見到業界發生這麼激烈的情節,但作為一介錶線記者,在閱讀這則新聞、以及將它整理成文章的過程中我的情緒的確是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從媒體的嗜血性而言毫無疑問地我們經歷了一個戲劇化的事件,但憑良心說我心底還是期待這件事最終能為錶界帶來一些積極而長遠的影響。

2022年1月更新觀點:<大師天文台引起的板塊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