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出的新錶不再令人難忘了嗎?
Apr 23, 2021
以前我對我的記憶力還算滿有自信的,每年錶展幾家主要品牌推出的重點錶款大致上都能依序背出來,像IWC這種規律地一年更新一個系列的牌子哪年輪到哪個系列也都記得;我並不認為這是什麼鐘錶記者必備的技能,這種資訊只要手邊有一支iPhone不用幾秒鐘就查得到了,不過平常就把這些東西存在腦子裡碰到要做一些縱向統整的時候的確能夠更快理出頭緒。
不過最近我卻逐漸感受到自己的記性沒那麼好了。基本上我對於以前記住的東西都沒忘記,不過在某個時間點以後的東西會開始進不來,或是進來了也待不久,比如說我可以說出積家從2006-2013年每年主打的高階複雜功能,但2014年以後的就沒什麼把握了(剛剛去查了一下,2014年他們主打的是超薄自動三問陀飛輪)。
當我試著要找出這背後的理由時首先我檢討我自己,最顯而易見的理由就是我已經沒那麼年輕了,據說人類的記憶從四十歲左右就有可能開始衰退,那麼以我的年齡來說的確是進入這個階段了;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是記憶機制的問題,在我沒有運用特別的記憶方法、只是單純不斷地塞進新資訊的情況下,也許我的記憶體在累積了十五年後已經逐漸趨於飽和了(請不要用嚴格的醫學來檢視這種說法)。
另一方面這跟當時我記憶這些資訊的情境或許也有關係,以前我在當in-house編輯的時候每年的新錶都是在編寫錶展特別報導的過程中一支支刻進腦子裡的,寫稿當時公司的空氣、跟同事之間的對話都成了我錨定這些記憶重要的座標,然而一旦開始在家接案以後,工作環境沒了這些變化,記東西時能夠作為輔助參考的客觀標的也跟著變少了,像這樣的轉變也有可能是導致我健忘的理由。
不過在反省過自己一輪以後我們似乎也應該要來檢討一下外在環境。近年的新錶變得愈來愈難讓人記住的理由會不會跟錶愈做愈無聊有關?這裡我想先澄清一下,當我說品牌做的錶很無聊的時候不盡然是在批評,高級錶市場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泡沫化、2015年時又經歷了另一波低潮,每經歷一次打擊都讓品牌變得更加保守,導致實賣的基本款愈來愈多,深度研發和高階複雜功能愈來愈少,諸如此類的產品策略固然讓錶展變得愈來愈不精采,但對於一個成熟的市場來說未嘗不是細水長流的經營正道。
話雖如此,一旦某個牌子每年都在推基本款,或是同一個系列五年之內改了三次,儘管它的東西有愈做愈好,但消費者對於這些產品(乃至於品牌本身)的印象變得愈來愈平淡似乎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我變得開始記不住品牌每年推出的新款是因為他們的新錶不再令人難忘了嗎?仔細想想好像也不無道理,當這個牌子每年都主打同一個系列,那個牌子這次把前年加大了2mm的錶徑又縮了1mm回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清楚地背出這家在哪一年出了什麼顏色、那家在哪一年的錶徑多大,除了記憶力之外恐怕還需要很多、很多的愛。擁有洗練的產品以及銷售穩定的系列對一個品牌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但長此下去消費者對這個牌子的記憶是「經典」還是「停滯」,兩者之間的差異有時看來卻異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