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璣發明陀飛輪220週年
Feb 18, 2021
陀飛輪是無與倫比的精妙機械裝置,也是一項見證人類傳奇歷程的偉大發明;而陀飛輪創造者—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Abraham-Louis Breguet)與他創立的品牌亦因而贏得顯赫聲譽。符合時代需求的技術發明,只有少數能夠傳承數百年。當創新之作湧現,交替更迭,最終這些發明大多都淹沒於不斷進步的浪潮之中。當然,亦有少數例外……
陀飛輪由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1747-1823年)發明,迄今已有220年歷史,如今仍在高級製錶領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它一直是極為精密的高級複雜功能,由寶璣於1801年提交專利,並在品牌內部得以發揚光大,而其他眾多製錶品牌也在寶璣提交陀飛輪專利十年後,相繼採用此高級複雜功能。在19世紀,陀飛輪還啟發了其他工程師,其中包括巴納•邦尼克森(Bahne Bonniksen),他以寶璣理論為基礎,發明了卡羅素裝置(Carrousel)。
寶璣發明的起源正是此傑作的迷人之處:陀飛輪不僅是一件精巧的機械傑作,更是細緻觀察物理現象的結果,是人類傳奇歷程的印證,也是一項工藝成就。寶璣將於今年透過多項活動向天賦異稟的品牌創始人致意,傳頌陀飛輪的傳奇歷史,並將於6月26日推出一款全新腕錶。新品選擇在此日期發佈,旨在紀念陀飛輪於1801年6月26日提交專利;而在法國歷史上,這一天恰逢法蘭西共和曆第九年獲月(Messidor)7日。
陀飛輪起源
陀飛輪源自一位傑出人物的聰明才智,他擁有極為豐富精彩的人生經歷。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1747年生於瑞士納沙泰爾,15歲時成為一位製錶師的學徒,隨後又在法國凡爾賽和巴黎繼續從事製錶工作。
當時享譽國際的法國首都,年輕的寶璣先生在馬薩林學院(Mazarin College)接受了學術教育,使他在數學和物理方面得以奠定穩固基礎,汲取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並成為領先於時代的工程師。在寶璣先生向當局政府介紹陀飛輪理念並提交專利申請之時,他早已在製錶行業中磨練一段長時間,並於1775年在西堤島上開設了自己的店鋪。他的「Perpétuelle」自動錶吸引了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東尼(Marie-Antoinette),隨後備受整個凡爾賽宮廷青睞。憑藉眾多工藝創新和含蓄簡約的設計風格,寶璣先生成為享譽國際的創新發明家。寶璣由此聲名遠播,各大城市的商家也開始競相模仿。
追求精準
為免受如火如荼的法國大革命波及,寶璣先生於1793年返回故鄉瑞士,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在日內瓦、納沙泰爾和力洛克輾轉生活。這是一段有益身心的休養,同時也讓寶璣先生有機會得以深思自省,並與日內瓦和納沙泰爾的瑞士製錶師們頻繁交流。寶璣先生返回巴黎後,這些靈思妙想又為他的製錶事業注入活力……
寶璣先生於1795年春天返回巴黎,五年後,寶璣品牌向遍及全球各大都市的客戶推出多款新作,其中包括觸摸錶(透過觸摸感知時間)、「Sympathique clock」子母鐘(將錶放在座鐘頂部時,可自動調節時間和重置)、「subscription」錶(極簡風格設計令人歎為觀止)、全新「恆動」擒縱機制,以及取名為「陀飛輪調節器」的全新裝置。
挑戰物理法則
寶璣先生通過不斷思索與深入觀察,對時計—特別是擒縱裝置內有可能影響精準計時的鐘錶部件—有更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毫無疑問,寶璣先生是同行業中唯一一位在個人職業生涯中得以博採眾長的製錶師,能夠總結和吸收當時三大製錶國度的優勢(寶璣先生經常往返於瑞士和法國,也曾多次前往並逗留英國,期間還曾拜訪約翰•亞諾(John Arnold)等英國製錶大師)。他還清楚地意識到,單憑一己之力是無法解決金屬膨脹和潤滑油穩定性等所有難題,因此他嘗試從多方面著手,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物理法則會導致鐘錶關鍵機制發生變化,因而干擾鐘錶規律運轉,而寶璣先生則巧妙地「抵銷」了這些不良影響。由於無法直接解決此問題,他選擇了「馴服」地心引力影響。
一字之義
除了寶璣先生,還有誰能夠提出一項既立足於科學基礎,又體現樂觀主義精神的研發計劃?在此機緣巧合之下,名為「陀飛輪」的研發計劃才在這位偉大發明家腦海中萌生。「陀飛輪(Tourbillon)」一詞的本意經常被人誤解,實際上指代人們早已遺忘的天文學概念。在19世紀的大詞典中,正如笛卡兒和《百科全書》指出,「陀飛輪(Tourbillon)」意為圍繞單一軸線旋轉的行星體系,或驅動行星圍繞太陽旋轉的能量。與如今表示「猛烈旋轉」或「失控風暴」的詞義相去甚遠。寶璣先生當時選擇「陀飛輪」(Tourbillon)一詞,體現了啟蒙時代的世界觀,與18世紀將鐘錶視為微縮宇宙的哲學理念相互呼應。
事實上,在這精妙機制之中,調校機制(擺輪游絲)與分配機制(擒縱輪和擒縱叉)固定在遵循行星運轉規律的活動框架上,如此井然有序的方寸世界,如何能讓人視而不見……
致函內政部長,提交申請資料
1801年,為了能在行政機構強大但手續繁冗的法國獲得專利,寶璣先生不得不排除萬難,提交附帶水彩插圖的申請資料。而在此之前,他還給內政部長提交了一封申請信。
尊敬的國民部長:
本人在此非常榮幸地向您提交一份論文,其中描述了一項適用於時間測量機制的新發明,本人將其命名為「陀飛輪」(Tourbillon)。調節器運轉時,由於重心位於不同位置時,會在調節器樞軸周圍和樞軸旋轉的孔洞周圍產生摩擦(雖然可以透過潤滑減小摩擦,然而潤滑油凝結的問題時有發生),而此項發明,可以成功抵銷由摩擦產生的異常情況,由此大幅減少損害機芯精準性能的不良影響。基於對上述優點的考慮、我掌握的先進製造方法,以及我在找到上述方法過程中付出的大量財力物力,我決定率先為我的發明確定提交時間,確保我的心血付出得以補償。僅此致以敬意,寶璣。
漫漫長路
一般認為寶璣先生創製陀飛輪的想法在1793年至1795年(逗留瑞士)期間醞釀成熟,而直至他重返巴黎六年後,才於1801年6月26日獲得專利。而要等到獲得專利六年後,寶璣先生才開始出售第一批陀飛輪時計。不難想像寶璣先生低估了開發新型調節器會面臨的困難(受他自己一貫的樂觀精神影響),以及在他寫給內政部長的信函中提及的「大量財力物力」和「心血付出」並未僅僅停留於1801年……
這項極致精密複雜的發明令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再多花十年時間於開發並穩定性能。這位製錶大師總是抓住每次機會探討自己的發明,並充分利用於1802年、1806年和1819年在巴黎舉辦的法國國家工業產品博覽會大力宣傳—此機制能夠令時計「無論處於垂直或傾斜位置,皆可精準計時」。為確保這項發明可以安裝在多種時計之中,寶璣先生與員工在1796年至1829年之間製作了40枚陀飛輪;此外還有另外9枚記錄在案,但由於取消、丟失或報廢等原因而未能完工……
著名顧客與用途
深入研究分析現有的歷史檔案,就得以精確地列出每一款陀飛輪作品的去向。總共有35枚時計,其中一半配備每4分鐘或每6分鐘旋轉一周的框架,而在專利描述中,陀飛輪框架每1分鐘旋轉一周。此外還有5款獨一珍品:一座「Sympathique clock」子母鐘和一套座鐘加時計、一件用於示範的大尺寸模型、一件航海精密儀器和一枚旅行座鐘……
不出所料,我們在購買者記錄中找到多位君主(英國國王佐治三世和佐治四世、西班牙國王費迪南七世)、俄國貴族(伊爾莫羅夫親王、加加林親王、列普寧親王、德米多夫親王),來自波蘭(波托茨基伯爵)、普魯士(哈登貝格親王)、意大利(阿秦度伯爵、喬瓦尼·巴蒂斯塔·索馬里瓦)、匈牙利(Podmaniczky男爵)和葡萄牙(布里托騎士)等歐洲國家的名流。
時至今天,終於更深入得知這四十枚陀飛輪時計中,有四分之一應該是用於航海用途的,換言之,它們由船主或船員購買,用於海上導航和計算經度。一位非洲探險家也將其用於相同用途。托馬斯•布里斯本(Thomas Brisbane)也曾攜帶自己的寶璣時計抵達澳洲。其中一些時計曾在五十多年時間裡遨遊全球各大洋。此外,不少寶璣時計還曾為頂尖科學家所有。根據寶璣先生自己的分類,陀飛輪時計屬於與民用鐘錶截然不同的科學用途鐘錶。購買者深明這一點,並充分利用此裝置能精準計時的優勢。
難以估量的成功
這些陀飛輪時計配備金質或銀質錶殼,無論在外觀設計或技術工藝水平方面,皆堪稱精品傑作。即使是純粹的科學物品,外觀也呈現出精巧別緻的特色。陀飛輪時計的錶盤是寶璣歷史上最為精美絕倫的作品,讀時清晰是寶璣品牌的一大特色,金質、銀質或琺瑯錶盤上搭配走馬秒針、報時秒針、動力儲存,有時還設有溫度計……每枚時計皆獨一無二。陀飛輪裝置適用於多種類型的擒縱機制,並可搭載於多款時計中。
然而,陀飛輪的製作過程極為漫長。1802年,寶璣在取得專利後,開始製作六枚陀飛輪時計,而每一枚的製作時間都需要5至10年。1809年,寶璣經營業務蒸蒸日上,而在聖彼得堡開設的分公司有望能開拓俄國市場,寶璣先生開始製作15枚陀飛輪時計新品,其中一半僅於1814年完工。陀飛輪航海精密儀器獨一無二,而此系列中最後一件作品—陀飛輪便攜鐘也無與倫比。這些作品的製作過程困難重重,開發時間漫長,同時也缺乏製造這些時計的能工巧匠。 儘管陀飛輪滿足了寶璣支持者的渴求與期待,但它並未給寶璣先生帶來經濟上的回報。寶璣先生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改善時計運行的方法,而他最終總算找到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陀飛輪作為源自啟蒙思想的奇妙巧思,猶如劃過鐘錶蒼穹的流星,稍縱即逝,卻又未完全湮滅,傳奇仍然繼續……
備受敬仰而啟發靈感的歷史遺產
出自偉大發明家寶璣先生之手的陀飛輪成為見證輝煌往昔的珍貴遺產,一直以來激發無數收藏家、歷史學家和製錶大師無限遐想與憧憬,從英國國王佐治四世到大衛•所羅門爵士(David Salomons),從喬治•丹尼爾斯(George Daniels)到尼古拉•G•海耶克(Nicolas G. Hayek),皆為之神往。這些陀飛輪時計中,十二枚珍藏於各大博物館之中:其中三枚為寶璣博物館珍藏,另外五枚保存於大英博物館和英國、意大利、耶路撒冷及紐約其他博物館中。另外約十五枚則在私人收藏家手上。最近還有兩枚在拍賣會中亮相。這四十枚時計瑰寶中,總計有三十多枚得以留存於世,充分體現陀飛輪時計的迷人魅力。
輝煌復興
寶璣品牌始終致力悉心保護由品牌創始人寶璣先生製作的精緻傑作,投產時計新品,復刻1920年代至1950年代之間出品的陀飛輪懷錶,最初僅有少數人士知情。隨後品牌迎來迅如閃電的輝煌復興。陀飛輪原本是阿伯拉罕-路易•寶璣先生專為以垂直位置佩戴的懷錶而發明,於1980年代再次出現時,卻是在受地心引力影響較小的方寸腕錶空間之中,實在令人不得不佩服!然而此舉大獲成功,讓寶璣每年都得以征服新境地。
儘管確保計時精準未必是現今搭載陀飛輪的首要目標,眼光獨到的製錶愛好者仍然傾心於此體現啟蒙時代精神的傑作之獨特美感。陀飛輪為人類歷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問世220年後,仍繼續以規整有序的方式繼續在人們的腦海中講述如此革新求變的進程。
延伸閱讀
<陀飛輪進階篇(一)-雙陀飛輪與雙軸陀飛輪的差異>
<陀飛輪進階篇(二)-陀飛輪與卡羅素的區別>
<陀飛輪進階篇(三)-行星式陀飛輪>
<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一)-傳統寶璣式>
責任編輯/鄭婷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