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錶三千─呂榮琛的瀟灑人生
Jun 3, 2020
買下三千隻錶是什麼樣的概念?你的直覺反應大概是「哇喔!那一定是愛錶如癡!」然後,開始猜想對方會是什麼樣的身家。這一次,我們尋到一位人物,真正達成了這項成就,他就是台灣著名畫家呂榮琛先生。
呂榮琛擅用水染和乾溼方法,以流動的水性、油性,配合光影交替的運用來表現內心情感,畫布上抽象奔放的線條、色彩,或者開闊、幽遠的景致,有時是反映沉澱的思考、有時是即興的揮灑,沒有預設,卻是意在「自然再現」。這樣的浪漫寫實風格,源自於六O年代抒情抽象的啟發,這便與其本人的成長軌跡有關。出身台灣屏東的呂榮琛,自小就喜愛繪畫,也展現出過人的天賦,他在1990年遠赴法國深造,在巴黎這個匯聚無數歷史大師作品和頂尖創作者的藝術殿堂,開始了多彩繽紛的生活。他不僅走訪各大美術館,飽覽不同形式的創作,接收最直接的資訊,也認識到許多當地藝術家。其中,與知名華人畫家趙無極、朱德群等大師切磋的經驗,對其後來的繪畫風格影響甚深。而出入各種藝術活動、聚會場合的所見、所聞,則提煉了其對美和生活的「品味」。呂榮琛不諱言,在旅法的二十年間,他活得盡興而精彩,關於手錶的愛好也是從那時候開始。
和許多人一樣,年輕的呂榮琛也以為鑲上珠寶鑽石的錶最高級,等到真正踏進鐘錶世界,才知道機械錶「玩機械」的厲害。最開始他從十幾二十塊歐元的錶買起,後來越買越多、越買越高價。呂榮琛和我們分享,那時候特別開心的,是和三五好友一同混跡巴黎一處跳蚤市場。那附近有不少咖啡廳,當時同好們會在那裡聚會,來的人都是行家,玩得也不一樣,有手錶、鑽石、刀、鋼筆……等等,大家交換心得,也會以物易物交換收藏。就像聚集在沙龍的藝術家們在談天說地中,無意間激發出一個個文化理論、派別,在那裡玩錶的經驗也是這樣,大家互通有無,在談論中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和眼界,好玩又浪漫!
因為長期居住法國巴黎,受到當地文化歷史、建築工藝的薰陶,呂榮琛偏愛歐洲式的古典風格,在買錶的時候,會特別注意腕錶的造型。像是勞力士ROLEX方殼的Prince,或是卡地亞CARTIER特殊的不規則錶殼造型、寶璣BREGUET腕錶著名的錢幣紋外圈,他都非常喜歡。並未追求陀飛輪、三問錶等高複雜功能,他著重於實戴,因此,關於如何選錶?對他來說唯一的標準就是合不合眼緣,僅此而已。「每個人對美都有主觀的看法,這必須從經驗中得來,用你的眼睛去看、耳朵去聽,在經驗的累積下培養『品味』,就像越陳的酒越香,當看得多了,你就會知道這錶是對的、造型是對的、畫是對的,這一筆下去是對的!」不需要限制或強求,放縱自己去感覺,在浮華世界中自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
不只是自己手執畫筆,呂榮琛也在豐富的經驗中練就精準犀利的眼光,他除了是位畫家,同時也是收藏家、藝術經理人。許多畫廊、拍賣公司爭相邀請他擔任藝術顧問,不少趙無極、朱德群、常玉等知名畫家的畫都是經由他的手賣到台灣,甚至連法國政府都認可其資歷,向他提出諮詢。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呂榮琛認為正是來自多年來往於法國巴黎社交圈的閱歷。一如他對藝術的看法,「藝術應該先入世再出世。」如果沒有敞開心胸去體驗生活,哪裡知道什麼是好?也許是宴會場上的觥籌交錯、也許是鬧街上的龍蛇混雜;也許是名設計師的裝修風格、也許是賭場鄰座美女的衣著配搭。這些事物讓生活更有情趣,收藏鐘錶成為愛好之一也是同樣道理。
呂榮琛買過的鐘錶多達三千之數,但並非都是買來珍藏,許多已經轉手。他曾在清晨到巴黎的跳蚤市場挖寶,買到價格划算的古董鎏金鐘、也曾在同好間的以物易物上吃過虧,痛失喜愛的雙追針錶。這些事情回頭來看,都是印象深刻的人生軼事。光是古董鐘呂榮琛就曾經擁有過五、六十個,被他拿來當作居家裝飾。買下的起因是因為好玩,而隨著喜好和交流,他還接觸相關的買賣。他甚至自己找到管道製作高質感的皮錶帶,據說當時在巴黎,幾乎有三分之二的二手錶店都使用他的錶帶,呂榮琛豐富的玩錶生涯可見一斑。
呂榮琛提到,他的許多藏品都在回台定居的時候,因為搬運的困難和避免損壞的風險,已輾轉出手。目前留在身邊的並不多,但都是自身非常喜歡的。對同樣喜愛鐘錶或是剛剛踏入鐘錶世界的人,他大方分享自身的經驗談。「最重要的仍是個人的品味,金錢確實可以買到質量,但買不到品味,必須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找尋到一條路來走,適合自己的經濟程度,又能夠學習到生活上的品味,這才是我們收藏手錶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