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傳統的藝術堡壘 CARTIER
Mar 3, 2020
高級鐘錶之所以迷人,除了在功能上的進階,有時便體現在視線能所及的美麗外觀上。為了製作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作品,卡地亞極度重視傳統工藝,位於錶廠旁的一棟古老建築,成為蒐羅、探索各種藝術技法的根據地。
卡地亞在高級鐘錶領域有著強大的企圖心,從形象、功能,到珠寶、藝術裝飾每個領域都不放過,全面建立起卡地亞的高級鐘錶王國。從裝飾層面看,卡地亞在歷史上早有不少代表作,展現出豐沛的藝術能量,但卡地亞並不止步於此。為了在業界中保持領先,卡地亞特別在位於瑞士拉夏德芳(La Chaux-de-Fonds)的錶廠旁設立一座品牌專屬的「Maison des Metiers d’Art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針對一切有關鐘錶的裝飾藝術進行開發和製作,這座工坊現在已成為卡地亞最重要的藝術基地。
這裡原來是一座建於1872年的四層樓傳統農莊,佔地約350平方米,卡地亞將其全面翻新。工坊在2015年落成,外觀上保留了原建築的古老風韻,內部則經過徹底的重新設計,除了延續過去溫暖的人文風情,還加入現代挑高的摩登玻璃格間,整個空間被賦予融匯古典和現代的和諧感覺。一樓大廳可通向大沙龍、小沙龍和展廳。二、三樓為工藝師的作業空間,閣樓則改造成分享和展示空間。
過去分落在錶廠周圍的不同工匠都集中在該建築中,約有28位工匠分佈於上下兩層,珠寶鑲嵌師位於二樓、琺瑯與細工鑲嵌工藝師位於三樓。整棟建築採用對外光線充足的窗戶,二、三樓之間用一個中央樓梯作為通道,開放的空間和良好採光讓在工匠們在聚精會神製作腕錶時也能夠心曠神怡。
卡地亞指出該工坊成立的目標,是「保存、分享和創新」,工坊便以此為核心落實行動。舉例來說,在保存方面透過建立特殊名冊掌握獨特工藝的工藝師紀錄,對現有藝術工藝進行盤點和延續,使之避免消失在時間的長流中;在分享方面,打造活力的溝通平台,使工藝師們能進行交流,或以推廣專案面向大眾,讓傳統工藝能夠深入民間;難度層次最高的則是創新。卡地亞不僅要追求已知技術如金雕、琺瑯、鏤空等達到更完美的製作成果,還要在已經失傳、或仍未知的技法領域中持續探索。尤其是那些書上找不到,沒有標準流程可以參考,僅能依靠工匠的經驗、交流,且一次次經過嘗試和失敗,最終才能重現在世人眼前的傳統技法。如金色填料單色琺瑯微繪和近幾年在美洲豹作品上大展鋒芒的金屬珠粒都是由此得來。
所有關於藝術裝飾技法的奧祕,都被收藏在這座卡地亞藝術大師工坊,無論是扮演傳承者還是革新者,卡地亞都在鐘錶藝術上保持源源不絕的熱力,一如連結過去的古老農莊建築,延續著工藝史上的過去和今日。以下,我們就來欣賞展現工藝技法的精選之作!
取花朵妝點面盤
以大自然材料來製作在收集和處理上都較為困難,卡地亞採花朵拼貼面盤是市場首見。花卉細工鑲嵌的製作原理和麥稈、木片鑲嵌等技法類似,先收集不同顏色的花瓣,再對每一瓣進行裁剪。因為面盤本身面積極小,所以每一片都須裁剪到非常小的尺寸,先使用一種甘油讓花朵保持亮麗,再鑲貼到木片上,完成精美構圖。此只腕錶利用綠、藍、黃顏色當作鸚鵡的羽毛,栩栩如生。42mm/18K白金/限量20只。
鎏金填彩顯豹形
卡地亞採用的鎏金填彩單色琺瑯是一種艱難的技法,其以金泥代替琺瑯料來繪製圖案,經過燒製後,便與黑琺瑯底共同形成優美的構圖。過去在琺瑯工藝的歷史上,以金粉繪製特定圖案相對罕見,多是用作背景來襯托主題。卡地亞用金粉撒出美洲豹的身形,需要細心和耐心才能完成,在拋光過程中更須謹慎,以防金粉剝落或傷到琺瑯,比尋常琺瑯技法更耗功夫。42mm/18K黃金/限量80只。
種植面盤的金穀粒
金屬珠粒工藝是一門興盛於三千至一千五百年前的珍貴工藝,源自伊特魯里亞藝術,大約一千年前的伊特魯里亞是此技法的鼎盛時期。其可見於古代器物,非常稀罕。卡地亞復刻其技法到微型面盤上,實際的作法是,將22K純金細線邊剪成小段,邊進行高溫加熱,當金段熔化便形成金珠,再將這些金珠依所需圖樣裝置於面盤。這些金珠如同金質穀粒般細小圓潤,帶來別樣的視覺效果。42mm/18K黃金/限量20只
金銀絲纏繞異域風
金銀絲細工鑲嵌最早出現在遠古時期埃及王朝的珠寶上,可惜後來失傳,卡地亞經過研發,將之重現於美洲豹腕錶上。作法是將一條22K金金線加以扭轉,使金線成為扭索狀,將其壓扁後用纏繞方式讓金線形成一圈圈的樣貌,接著把每一圈裁剪下來,再利用鑷子把每一圈捲成日文字「の」,並焊接每個小圈,形成8字後彼此連接,逐步擴大成一片金網。因純手工製成,每款圖紋都不同。42mm/18K黃金/限量2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