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錶後來怎麼了?

Feb 14, 2020

記得當初實際聞過這支起司錶,印象中沒什麼特別的味道,不知道放了三年以後會不會有什麼改變。

之前在某篇介紹瑞士製錶歷史的文章中我引了H. MOSER在2017年推出的起司錶來做開場,因為當初他們家老闆Edouard Meylan之所以會做這支錶就是為了抗議那個時候瑞士政府放寬了對「瑞士製造」的認定。提起這支錶是為了談更正經的事,不過在寫稿的過程中我卻開始在意起一些相形之下沒那麼正經的事,比如說那支錶現在怎麼了。

我們知道這支錶在同年5月佳士得的拍賣中跟MOSER另一支惡搞錶款Swiss ALP Watch的原型錶一同售出(總共賣了十萬瑞郎),不過這裡我好奇的真的就是字面上的「這支錶現在怎麼了」。當時這支錶曾經巡迴到台灣,實際摸到它的時候我最大的疑問就是這個用真的起司做成的外殼放久了不會變質嗎?比如說龜裂或是滲液之類的;想當然耳官方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叫我不用擔心,用作錶殼的起司已經做過特殊處理,不會產生相關的質變,不過對我來說這畢竟是一種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的新素材,有鑒於它是做來炒話題的unique piece,實際經歷的壓力測試應該也比不上真正市售量產的商品,如果這三年間沒有得到妥善照顧的話真的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嗎?好想知道啊。

前一陣子才在這裡聊過高級錶的永續性,新一代的消費者或許沒把這件事看得天大地大(反正也不會戴那麼久),不過不少老派的買錶人仍然將這點視作高級錶的核心價值,也因此才會對起司錶的外殼會不會壞這種事認真提出疑問。秉持著同樣的關心,我對近代的許多曾經號稱過「永續」的錶款後來怎樣了也有同樣的好奇;2000年前後雅典推出的矽擒縱和OMEGA的同軸擒縱都一度宣傳過不用洗油,雖然後續都比較保守地改成了能延長洗油年限,但我還是很好奇當初買到第一代產品、並且持續有在使用的消費者在這二十年間到底洗過幾次油了(當然我知道早期的同軸擒縱動力儲存的問題比洗油來得頭痛)。

然而實務上這個問題卻不容易得到客觀的檢證,首先有多少人會同一支錶戴二十年就已經很難說了(尤其會買這些錶的人多半都是錶很多的玩家),再加上每個人對洗油的態度不同,不論是主張錶沒慢就不用洗或是單純地懶惰,結果都有可能拖超過錶廠建議的洗油年限,在這樣的前提下我提出的問題原本就很難得到有意義的答案。同樣是在2017年沛納海發表LAB-ID的時候我也發出過同樣的疑問,這款概念性的產品也是號稱不用潤滑保養,保固長達五十年;這裡不是在質疑品牌誇大其詞,只是實際上五十年後還有人會記得回過頭來檢視當初他們承諾的效能嗎?

摸慣了老錶的玩家往往會對一些新技術比較保留,因為他們知道被歲月的鐵鎚砸過後還能硬朗地走到今天的只是少數,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會對「永續」這項價值看得那麼重。矽擒縱或是LAB-ID的推出就是在回應他們對永續的重視,只是以他們的標準這些技術到今天都還沒經過夠長的時間檢驗,所謂的永續仍然是個持續在測試中的理論。或許我們真的應該把它們通通裝上自動上鍊機、封進時光膠囊裡,等到五十年後再來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