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錶素材「價值永續性」的悖論
Dec 6, 2019
買錶、玩錶心態比較傳統的人常常在感嘆時下的鐘錶市場人心不古,金不如鋼、複雜不如運動、老實做錶不如噱頭炒作,總之是對目前的錶界一百個不滿。筆者自認看待手錶的態度是比較傳統的,不過我對於這個世代流行的手錶趨勢還不至於那麼排斥,不同的年紀不同的教養本來就會造成不同的口味,只要買的人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就好了(所以我比較看不慣的反而是盲從)。倒是前一陣子在看雜誌的時候忽然激起了我從物質層面思考這種觀念差異的想法。
《Chronos Japan》11月號的運動錶特集中有一段提到了製錶素材「價值永續性」的問題,這裡認為從陶瓷到904L不鏽鋼基本上都是在追求材質的永續價值,而決定鐘錶「高級感」的關鍵正是來自於這種價值的永續性。仔細想想現代製錶業的許多技術發展背後都是在訴求價值永續性,陶瓷從著色的角度來看可以彌補電鍍和PVD不耐刮的問題,904L則是強化了不鏽鋼的耐腐蝕性,除此之外勞力士的永恆玫瑰金、OMEGA的Sedna Gold或是朗格的蜂蜜金這些獨門的貴金屬合金一方面固然是想要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色澤,但細讀它們的技術文件一定都有一部分的配方是為了避免素材氧化變色(多半是靠加入鉑金),這些材質的核心精神都是希望錶戴了十年、二十年後還是能夠(儘可能地)像剛買回來的時候一樣。
再往前追溯會發現這種訴求是製錶傳統的一部分,過去我們使用藍鋼指針、搪瓷面盤或是燒青時標,目的也是為了讓這些部件能夠免於鏽蝕和紫外線造成的變色,這種目標與其說是在追求高級感不如說單純地就是追求一個「耐用」,只是在那個年代耐用的自然得是高檔貨。
時至今日耐用已經不能說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了,就算不用是904L一支幾萬塊的不鏽鋼錶也可以戴上十幾年,高端技術的普及讓「耐用」和「高級」逐漸脫鉤,甚至當戴錶的觀念從一支錶要戴一輩子轉變成一種喜新厭舊的流行配件時耐用本身似乎就已經不再是高級錶必須的條件了,反正你根本也不會戴那麼久。
銅殼錶的出現可以說是對這種時代變遷一個最妙的註腳,它在販賣的就是它的「非永續性」,這支錶從你開始戴的第一天就在不斷變化,會怎麼變化還取決於每個人的使用習慣,什麼「錶戴了十年後還是能像剛買回來的時候一樣」一開始就被它嗤之以鼻,講得誇張一點這是個高級錶價值觀豬羊變色的一刻。環保素材的導入也很有趣,我們都說環保在追求的是永續利用,但像是錶殼用回收鈦金屬、錶帶用回收漁網什麼的這種「永續」是將材料透過回收的動作不斷投胎轉世的永續,相形之下前面提到的傳統的素材永續性比較像是一開始就把它煉成了金剛不壞長生不老的永續,如果要說文解字的話傳統的這種做法叫「永」,環保回收那種才叫「續」。
今天玩錶觀念的轉變導致了這些素材上、物質上轉變,消費者短暫的注意力導致了商品短暫的生命週期又導致了材質本身放棄了永續的價值,然而另一方面品牌自己又未嘗不是在追求這種快速的消費週期呢,當高級錶成了一種純粹的奢侈品時不斷地刺激你回購才是品牌的生存之道,說到底他們在追求的也是「續」而不是「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