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機械振動鬧鈴 RICHARD MILLE RM 62-01 Tourbillon Vibrating Alarm ACJ
Oct 30, 2019
RM 62-01 ACJ是至今為止最複雜的一款RICHARD MILLE腕錶,它具備了前所未見的機械式振動鬧鈴、獨特的按壓式鬧鈴上鍊裝置,還有陀飛輪及多種各司其職的訊息顯示,費時五年時間才研發成功!
幾百上千萬的錶應該是被放在保險箱中收藏,偶爾才拿出來佩戴?RICHARD MILLE說不對!所有的RICHARD MILLE腕錶都是適合日常生活佩戴的,包括這款RM 62-01 ACJ陀飛輪振動鬧鈴腕錶也是一樣。話說回來,能把這麼高價的錶當作日常用品的人,開超跑、搭私人客機也是很正常的事。
有鑒於此,RICHARD MILLE與空中巴士商務噴射機(Airbus Corporate Jets,簡稱ACJ)的合作理所當然,事實上RM 62-01 ACJ已是RICHARD MILLE與ACJ合作的第二款聯名腕錶。而第一款是於2016年發表的RM 50-02 ACJ雙秒追針陀飛輪腕錶,它的正面像極了客機的窗戶,裡面則展現著複雜的機械結構,見過的人一定不會忘記那絕無僅有的身影。
在此小編先插播一下ACJ商務噴射機是什麼。這可不是航空公司客機的格局,而是飛行豪宅的概念,專為私人或企業量身訂做,機身是空中巴士A320、A330之屬的遠程航線大型客機,裝潢可按照需求打造,客廳、臥房、浴室、酒吧、廚房、家庭劇院……等等都不是問題。一台ACJ A330 neo的平均價格大約七、八十億台幣,這就能想像RICHARD MILLE x ACJ是多麼享受的人生!
回歸到RM 62-01 ACJ陀飛輪振動鬧鈴腕錶身上,它的錶殼輪廓基本與RM 50-02 ACJ雙秒追針陀飛輪腕錶相同,但顯得低調許多,主要是白色的ATZ陶瓷錶圈改成黑灰色TPT®碳纖維,顏色雖然沒有那麼亮眼,獨特的紋理卻是僅此唯一的裝飾。
藍寶石水晶面盤直接展示下方複雜、精密的機械結構,並以鮮豔的色彩彰顯各種功能和訊息,12時位置有紅色的超大日期視窗,鬧鈴針盤則是設成醒目的橘色,從錶冠調整24小時制的時、分指針就可以輕鬆完成鬧鈴設定,在鏤空的鬧鈴針盤裡面還有一個用來顯示鬧鈴開或關的ON/OFF標示。7時位置有鬧鈴的動力儲存顯示,9時為陀飛輪裝置,11時則有走時的70小時動力儲存顯示。
比較容易被忽略的是大約在3時位置的錶冠功能顯示視窗,只要按壓錶冠中央,就能依序切換N(空檔)、W(上鍊)、T(時間設定)、U(UTC時間設定)、A(鬧鈴設定)等五種錶冠功能。在黃色RM 62-01的右側還有用來顯示當地日夜的AM/PM。綠色的是UTC(世界協調時間)指針,基本上可以視為一般認知的GMT指針,國際旅行時用來指示原居地的時間。
複雜的機械結構中最特別的是獨創的振動式鬧鈴,為幾百年來的機械鬧鈴立下新的里程碑。RM 62-01 ACJ是為國際旅行設計的錶款,在密閉的機艙空間中如果響起鬧鈴,是有點令人尷尬的。因此從手機的振動提醒功能得到靈感,設計了一個純粹靠振動來提醒佩戴者的裝置。此款雖名為鬧鈴腕錶,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喚醒睡眠的定義,只要藉由振動就足以引起佩戴者的注意,在不干擾周遭環境的情況下就能發揮提醒重要事件或約會的功能。
妙的是這振動並不是因為敲擊動作所引起,而是由一個每分鐘旋轉5,400次的特製白金零件所致。這樣的振動剛好可以引起佩戴者的注意,而且振動程度不至於對其他零件造成不良影響。鬧鈴的動能儲存在獨立的發條盒中,它的上鍊方式並不是旋轉錶冠,而是按壓八時位置的按把,只要按壓12次就能上滿鍊,足夠讓鬧鈴振動長達12秒;這也是首創的按壓式上鍊鬧鈴。
研發這個前所未有的振動鬧鈴已經夠難了,RICHARD MILLE卻覺得這樣的挑戰還不夠,計劃加入兩地時間等便於旅行的功能,以及陀飛輪的複雜工藝。最終,這枚機芯在有限的空間裡整合了816個零件,花費五年時間才完成,期間每兩週就要開一次進度會議,工程浩大。
此外,融入ACJ商務客機元素的外觀設計也值得細心鑑賞。錶圈、鏡面的獨特造型來自於客機窗戶,TPT®碳纖維反映了機艙木質飾板上的紋理,按把取自連接機翼與引擎的翼肋造型,側面錶殼有如飛機零件的強化結構,錶冠更是直接地表現出噴射渦輪的形象。
最細膩之處是錶圈、底蓋上的螺絲也改成航太工業常用的Torq-Set®螺絲頭,這乍看像是常見的十字螺絲,細看卻會發現這四條輻線是以偏心十字的方式匯聚到中心點,特殊的設計可以讓工具迅速精準定位、平均旋轉時的扭力,同時還有不易刮花、抗熱脹冷縮、反覆拆裝也不易鬆脫等優點。若純以裝飾角度來看的話,這很像傳統飛機的螺旋槳,兼具實際功能與裝飾性。
RM 62-01 ACJ陀飛輪振動鬧鈴腕錶在創新功能與視覺美學方面都很出色,在日常生活中,還能以私密的方式提醒佩戴者而不影響他人,展現了貼心有禮的紳士風範,為腕錶、佩戴者和周圍環境的相互關係下了全新定義。
文/賴彥嘉 111-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