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級規格不再高級了

Jul 22, 2019

豪雅今年推出了碳游絲Isograph其實做起來還滿複雜的,要先燒出中空的碳游絲,再在裡頭灌入非晶態的碳,感覺比矽游絲麻煩得多,剛推出就只賣十萬出頭真的算便宜了。

平價高規格的潛水錶從去年夏天一路延燒到下半年,陶瓷圈、300米以上的防水深度這些以前高檔的規格現在只要幾萬塊就買得到了,一下子讓買錶人陷入了CP值的比價困境,原本把這些規格守在8-10萬以上這個價位的品牌一時之間也都亂了手腳。同樣的局面看來今年還會愈演愈烈,而且戰場可能會從潛水錶向外延伸,各種過去高檔的材質、技術現在都可能以之前難以想像的親民價格就可以入手,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多等的那幾年都有可能得到回報。 工業技術的發展就是這麼回事,剛出來的時候最貴,但隨著產量增加、相關know-how成熟、初期的研發和設備成本逐漸被攤提,這項技術的價格也會愈來愈便宜,直到成為人人都用得起的標準規格。

事理如此,但對一開始在它最貴的時候入手的人來說卻是情何以堪,當然你說早買早享受,在它便宜到人人都用得起之前我已經搶先多用了好幾年了,只是一旦看到當初自己花大錢買到的高檔規格現在滿街都是了還是很難沒有感慨。 消費者如此,錶廠亦然,對於那些率先導入某種新技術的品牌而言,當這項過去曾經讓你走路有風的技術變得不再那麼稀奇了以後,要如何維持自己的優勢便成了他們最大的課題,你可以繼續精進這項技術,做出一些同樣使用這項技術的低階品牌做不到的事——比如說同樣是陶瓷圈,勞力士和OMEGA把刻度數字挖空了在裡頭鍍鉑金、填液態金屬這招就不是一支兩三萬的潛水錶學得來的;你也可以另闢戰場,持續尋找新的高檔規格,大家都用PVD了你就來做DLC,DLC也不厲害了再往上還有陶瓷、碳纖維、全錶藍寶石水晶,反正機械錶的機能性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被發展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如果只是要搞些炫砲的花招的話總想得出來的。

你說這種狀況很健康嗎?我認為當然稱不上健康啦,不過精品業從來是在創造需求而不是滿足需求,因此走上這條路子倒也無可厚非,不過在這之間還是有幾個關節是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讓未來回顧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那麼蠢的。首先還是我常講的那句老話,要磨練自己的眼力,學會判斷好壞,同樣是陶瓷做的錶圈,水鬼或是海馬的品質跟那些平價品牌賣的絕對有差,講句不客氣的甚至有些還在用鋁圈電鍍的都做得比某些便宜陶瓷圈來得好,與其迷信寫起來很漂亮的規格不如學會看懂價錢和價值之間真正的關聯。 再來就是品牌自己夠不夠誠實了,新技術剛出來的時候一定比較貴,但真的有你們開得那麼貴嗎?這中間就不好說了。

花錢做了研發、買了設備的廠商初期絕對有成本需要攤提,賣貴一點合理,但不要把泡泡吹得太大,該賣多少就賣多少,不然幾年後泡泡破了被看破手腳就不好意思了。今年豪雅在這方面就滿實在的,他們新研發的碳游絲Isograph按照高級錶界過去的玩法原本可以貴個兩三年的,可是他們除了最早的那支陀飛輪之外一下子就把它普及到2824上頭了,定價也不過十萬出頭,並沒有打著新技術的名堂硬賺,而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ZENITH的Defy Inventor上頭,看來錶界終於要開始走向一個更透明的利潤結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