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跳字顯示視窗 擁有恆定動力結構的朗格Zeitwerk

Jun 10, 2019

朗格Zeitwerk。直徑41.9mm 18K玫瑰金錶殼/跳時、跳分數字時間指示與動力儲存顯示/L043.1手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36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參考價NTD 2,379,000

朗格A. LANGE & SÖHNE的Zeitwerk錶款,其靈感來自於德國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的五分鐘數字鐘,由於錶款在每分鐘、每十分鐘與每小時都達成瞬跳顯示,因此廠方採用強大的發條結構與恆定動力擒縱,以獲得穩定且精確的能量。

雙視窗「數字」鐘。古特凱斯設計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舞台上方的「數字」鐘,以兩個轉鼓顯示小時和分鐘。其中一個轉鼓每小時推進,另一轉鼓則每隔五分鐘推進一次。這也是朗格Lange 1與Zeitwerk錶款設計靈感來源。

朗格錶廠的創辦人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Ferdinand A. Lange,1815-1875),在他求學的過程中,成為知名鐘錶大師約翰‧克里斯迪昂‧菲烈特里西‧古特凱斯(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的學徒;日後古特凱斯負責設計德勒斯登森柏歌劇院舞台上方的「數字」鐘(於1841年落成),其學徒包括朗格先生亦從旁協助。

朗格Zeitwerk。直徑41.9mm 18K白金錶殼/跳時、跳分數字時間指示與動力儲存顯示/L043.1手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36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參考價NTD 2,379,000

此「數字」鐘以兩個轉鼓顯示小時和分鐘的設計,其中左側的轉鼓每一小時推進一次,右側的轉鼓則每隔五分鐘推進一次。朗格在東西德統一後的錶廠復興過程中,將「數字」鐘的雙視窗設計,運用在1994年推出的全新腕錶之中,也就是具大日曆功能的Lange 1。獨特的雙視窗設計,不僅讓Lange 1系列成為品牌最重要的錶款,也成功奠定德式製錶工藝的新基礎。

L043.1手上鍊機芯。本枚機芯是專為Zeitwerk所量身打造的機種,除了具有恆定動力擒縱裝置之外,也搭載廠方自製的游絲與砝碼微調擺輪,其振頻為每小時18,000轉,屬於較低振頻的設計。

歌劇院上方的「數字」鐘,是透過兩個視窗,清楚顯示時間,但最初朗格則是將其運用在Lange 1的大日曆顯示,其中主要的考量之一,是當時廠方尚未具備足夠的研發人力與資金,而且要完美產生瞬跳的效果,複雜程度的確超過當時的技術。

特殊的風扇調節器。最右側的風扇調節器(灰色),在恆定動力系統啟動時,葉片旋轉的效應,可減緩衝擊的力量,確保跳字顯示圓盤與走時輪系的穩定。

過去在懷錶時代,也有許多製錶師,嘗試使用數字視窗的模式來取代指針設計;不過在進入腕錶時代,大幅縮小的面盤尺寸,使得閱讀數字變得更加困難。直到2009年,朗格推出的Zeitwerk錶款,才真正將歌劇院的「數字」鐘概念落實。

瞬跳數字圓盤。錶款面盤設計左側為跳時視窗,而右側則是跳分顯示。但是Zeitwerk不僅小時轉盤採用瞬跳設計,連分鐘顯示也採用兩個瞬跳圓盤,需耗費更大的動能。

Zeitwerk錶款的面盤設計左側為跳時視窗,而右側則是跳分顯示,過去許多品牌推出跳時視窗,都是搭配指針或是轉盤式的分鐘顯示,但是Zeitwerk的分鐘顯示採用了兩個瞬跳圓盤,光是每小時同時跳動的次數就有6次,所需的能量遠高於傳統的指針、轉盤設計。由於數字轉盤需要達成瞬跳顯示,廠方採用更強力的發條盒結構,過去曾運用在Lange 31上的恆定動力概念,重新運用在本系列錶款中,以便獲得穩定且精確的能量。朗格特別設計一個比較厚的主發條盒(擁有強大的動能),其專利的恆定動力擒縱系統則位於三番輪的上方,可將動能傳送至恆定動力中的藍色游絲,然後轉送至後續的擺輪游絲。

恆定動力擒縱系統。Zeitwerk系列所使用的恆定動力系統, 複雜度要略高於Lange 31,因為要與瞬跳數字碟盤連動。而中間宛如Y字型的擒縱叉,底部會與四番輪上方的碟盤互動(逆時針轉),所以會輪流鎖定兩側的齒輪,每一分鐘會捲緊恆動游絲一次。

透過此一設計,不僅使走時輪系獲得穩定且持續的動能,每一分鐘也能提供強大的力量至跳分圓盤;廠方同時設計風輪調節器,當恆定動力系統在每一分鐘啟動時,葉片旋轉的效應,可減緩動力瞬間衝擊的力量,保持瞬跳圓盤與走時輪系的穩定。而Zeitwerk透過恆定動力系統與瞬跳數字窗的完美結合,替本系列奠定絕佳的基礎。

107-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