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新款就一定比改款用心?Swatch Group “Time to Move”雜感

May 24, 2019

鏤空在近幾年一轉成了一種產品訴求年輕化的手法,像這種老派、正統的鏤空反而成了異類,但也正因為如此反而更加令人珍惜。圖為寶璣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Squelette 5395 腕錶,有鉑金與玫瑰金兩種款式。

Swatch Group自辦的小Baselworld(好吧,我知道這個比喻不太精準)在五月中(2019)落幕了,獲邀的媒體在行程中被要求暫且壓下的新錶情報也在17號當天全面解禁,留在台灣的我們趕在週末一口氣吞下集團六大品牌這一年的重點產品——先說他們這種情報管制的作法我個人並不反對,儘管我認為這麼做的理由是為了避免行程中有記者已經到了下一個牌子還在忙著發上一個牌子的稿,造成自家的A牌擠壓到B牌的導覽品質這種情況,但對人在台北的我來說不用一直守著網路上不斷跳出來新post文章的確是鬆了一口氣。 整體而言這趟的新款感覺跟Baselworld的時候差不多,厲害的大錶雖有甚稀,好看的都還是集中在中低價位實賣款,寶鉑的Air Command、寶璣的鏤空超薄陀飛輪、GO的天文台陀飛輪、JD的單按把計時碼錶和OMEGA的阿波羅11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支。

個別錶款的心得留待將來有機會再聊,這次我想先來談談在讀寶璣鏤空陀飛輪資料時的一點感想。 當初剛收到品牌的新聞稿時,匆匆一瞥只覺得無甚新款,鏤空陀飛輪、Marine系列的鍊帶版或是幾種女錶嚴格來說都是從既有產品修改而來的,身為記者獵奇的雷達在那個當下並沒有被打動;然而接下來幾天開始看到現場媒體拍回來的實錶照片、讀到比較詳細的介紹以後卻讓我對其中的鏤空陀飛輪愈來愈有好感,機芯基夾板的鏤空固然是純正鏤空工藝的展現(之前都不知道它的左半邊原來什麼都沒有......),另一方面它「行星式」的鏤空錶橋設計、以釘紋機刻取代傳統的金雕、以及用藍寶石水晶在外圍做出一圈時標的手法,凡此都是既別緻又帶有品牌風格的做法,兩種錶殼材質將機芯顏色互換這點也是一道巧思,愈看愈讓我真心喜歡上這款,甚至要說它是近年我最推崇的鏤空錶恐怕也不算溢美。

今天不論是作為一個得交稿的記者還是一介看熱鬧的錶迷,每逢錶展我們總是在追逐「真正的」新款,至於那些從既有產品發展而來的往往一開始就會先被貼上「只是改款『而已』」的標籤,關心程度固然會打折扣,錶廠在其中所下的功夫(當然有些真的就是隨便改改而已,但像寶璣這種的可能比做新錶還累)、或是這款以錶論錶的純粹表現往往也會被我們輕浮地略過;然而今年卻接連出現了好幾個「改款比新款還精彩」的例子,除了這款鏤空陀飛輪之外,勞力士的半金海使壓過遊艇42mm和帝舵的半金BB計時款不輸給P01也都是類似的情形,尤其是後兩者很有可能會直接反映在後續的銷售上,過去我們喜新嫌改的態度這裡算是被打了一巴掌。

持平來說這種狀況也比較容易發生在市場趨於保守的時期,品牌在這種時期無力開發全新款式,在只有改款的情形下這改款就更不能亂做,某些優秀、或是真正能打中買錶人的產品反而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催生的。對我們寫錶的人來說,在有了這層體悟以後未來看錶就得更警惕了,時時要清空腦袋回歸見山又是山的初心,改款又怎樣?東西好就是好,如果能趁機修正舊款的缺陷更是為改款追加了積極的意義,一間錶廠有沒有好好做錶不應該被這種簡化的標準輕易地就判了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