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製錶的打磨修飾工藝

Oct 1, 2018

百年前的錶對拋光打磨並不重視,只要機芯和外觀做得金碧輝煌就大受歡迎。直到西元1800年左右,寶璣大師把錶芯的打磨工藝提升到藝術化的境界,如今寶璣的純手工工藝仍舊擁有高標準的藝術能量。

我們現在來談談古董錶的拋光打磨,在西元1850年以前,絕大部分的機芯大都以鎏金雕花來裝飾,特別是在擺輪夾板上做一些鏤空雕花來裝飾,機芯的夾板大都是全夾板或¾夾板,所以在拋光上並沒有特別的去處理,在機板表面大多是以噴沙鎏金作為裝飾,再刻上龍飛凰舞的製錶者名字及地名。當時複雜功能的懷錶大都是那些具有自鳴報時、兩問報時或音樂報時和活動人偶,搭配彩繪琺瑯和三色金雕,三問報時在西元1850年以前則非常稀少。

再來既有天文功能的星相錶也不多見,在那個年代倒角拋光打磨並沒有那麼受到重視,只要把機芯和外觀做得金碧輝煌就能大受歡迎。直到西元1800年左右,寶璣大師把錶芯的打磨工藝提升到藝術化的境界,他把錶的零件做得更細緻更精密也更薄,把懷錶變得更貼身更實用更耐久。在錶面的設計及指針的排列也更美觀,還特別在面盤上採用獨特的祕密簽名,具有仿偽的功能,在面板上的視覺效果下了很大的功夫,但這些都是需要設計機械組件做高難度的搭配。

寶璣大師把最精密的天文台錶及他所發明最有看頭的陀飛輪錶,加上會報時的兩問和三問懷錶、萬年曆錶、星象錶、自動上鍊懷錶以及具有防震功能的懷錶、多功能的動力儲存顯示月相錶等,這些都為兩百年後的近代鐘錶設立了典範。在當時的高級懷錶如寶璣等大師級製作的作品,拋光打磨大多都做得很徹底但一般人無法看到,那些鋼製零件大都被藏在面板下面或基板裡,都是一些小細節的部分。因為錶要走得好走得準,它的一些齒輪及機械零件就必須拋光打磨得徹底,最基本的齒輪及軸心必須打磨成鏡面,它的磨擦阻力才會小,但先決條件是它的鋼材必須要是最好的,才得以打磨成鏡面。

大約西元1850年後,錶變得更薄功能更多,也有很多開始採用銀白色的鎳合金機芯,並運用獨立式夾板,這時拋光打磨的工藝就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時夾板都必須做倒角拋光,每個螺絲表面都要做倒角鏡面拋光,螺絲尾端要做鏡面拋光也要再做藍鋼處理,在這之前的螺絲大多是做藍鋼處理並沒有做鏡面拋光打磨。每個鋼製零件都必須做拋光打磨及拉絲處理,銅質的環型大齒輪必須做磨沙處理,支架也必須是倒角,鋼質的小齒輪連同軸心一體,必須上上下下全部打磨成鏡面,軸心和紅寶石的油槽接觸部分,除了要鏡面拋光還要留個頸部讓油不會因毛細孔現象而擴散流失。 

文/王進龍

10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