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所愛 鐘錶放翁Tim Liu的獨立宣言
Jul 19, 2018
“早期戴別人看得懂的、別人喜歡的。現在戴別人看不懂的、自己愛的。”Tim Liu在自家後院一邊泡茶一邊說。這簡單的話裡語帶玄機;為什麼他願意花大錢買絕大多數人不懂的東西?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自己的喜好有很清楚的認識,並勇於追求。藉由這篇專訪,就來看看Tim的鐘錶收藏學!
偏愛獨立製錶
採訪剛開始,Tim先是拿出一個LV錶盒,裡面裝了十幾只獨立製錶的作品,就算是在錶店裡,大概都沒這麼多。裡面大約可以分成兩大類,一是像F.P.JOURNE這種已經聲名大噪的;另一是像GRÖNEFELD這種只有錶迷中的錶迷才知道的。不論是哪一種,都有著鮮明的性格、精湛的作工。
獨立製錶品牌的原創性、工藝、獨特個性自然是吸引Tim的主要因素,不過他還從心理層面來分析說“這些製錶師(或創辦人)用自己的名字做品牌,產品的好壞就代表個人名譽,自然會更用心做錶。”身為企業經營者的Tim,很能理解這樣的心態。
Philippe Dufour、F.P.Journe、Lang & Heyne都是製錶師出身,Grönefeld兄弟來自製錶世家,而Romain Gauthier本身則是一個愛錶的微型機械工程師,他們基於對鐘錶的熱情,以自己的姓名作為品牌,說是孤注一擲也不為過,面對大廠的競爭,當然要更努力打響名聲。
然而,Tim也很直接地述說他的觀察:“早期產量少,又要打響知名度,會盡全力做到最好,後來產量增加,就可能沒那麼用心了。”
Tim不但喜歡獨立製錶品牌的腕錶,也關注這些品牌的經營策略,因此了解到光有製錶的熱情是不夠的,一只錶能世代傳承還要靠品牌的長久運營,特別是這些錶款使用了許多獨特原創零件的狀況下,更是如此。在他看來,新興獨立製錶品牌還要經過長期的市場考驗才算成功,有些獨立製錶品牌的未來其實還不是那麼清晰。
從這個角度來說,Tim認為F.P.JOURNE就很成功,自1999年品牌成立算起已將近20個年頭,至今還能不斷有技術與經營策略的創新很不容易,他帶著稱讚的語氣說“原廠回收絕版舊錶的策略就很有生意頭腦,長久經營下去應該不是問題。”
走自己的路不盲從
話說回來,獨立製錶雖然很特別、很吸引人,但這是一個小眾的市場,轉手未必容易,二手的價值也很難說。為什麼不追隨主流,大玩百達翡麗、勞力士之類的品牌?Tim很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媒體被主流品牌控制,然後影響市場,所以很多人只玩這些。”小編聽了只好苦笑緩頰,所言確實反映了一部分現況,然而,以城邦國際名表來說,還是有許多跳脫品牌合作的實在內容啦(非廣告,哈)。
對Tim而言,媒體報導只是參考,他會用自己的品味去判別,因此不追主流,而走自己的路。這也不是說主流品牌完全沒有吸引力,例如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5078三問腕錶就是他的口袋名單之一。簡單地說,跳脫所謂的主流、非主流等外在因素,完全回歸自身對腕錶的喜好、了解與判斷,優秀的錶款他都有興趣,只不過目前覺得優秀的,剛好大多出自獨立製錶。
怎麼樣才算是優秀的錶?Tim特別看重手工藝與原創性,他認為“沒有手工製作就不能算是鐘錶藝術。”CNC、材料科學等現代技術非常厲害,只要錢花得夠多,很多奇技淫巧都能做得出來;但手工藝則是代表一個匠師的人文素養,這需要天賦、需要時間磨練。從感性的層面來說,這才是創造價值的重要元素。
畫地自限的購錶哲學
就像學海無涯這句話一樣,錶海也無涯。對一位愛錶人而言,有興趣的錶其實是買不完的。所以,Tim給自己一個限制“只買手動上鍊、透明底蓋的錶。”像是LAURENT FERRIER的錶他也很喜歡,但是因為是微型自動盤的錶款,所以不考慮入手。會選擇只買手動上鍊的錶,主要是為了便於欣賞機芯工藝。
相較於許多熟門熟路的收藏家不買新錶的情況,玩錶約20年的Tim卻是通常都買新錶;這是因為追求完美的性格。話雖如此,收藏之路就像人生,很難事事如願,難免有些看上的錶已經停產,因此只好走向二手錶。即使如此,對於腕錶品相的要求很高,盒單還要俱全,值得下手的物件可遇不可求。
朋友的轉讓是一個途徑,例如收藏中的一只編號001的DE BETHUNE月曆大日期計時碼錶就是從朋友David Liu買來的,也因為是朋友,所以比較放心錶的來歷、使用情況等等。買二手錶不只看品相、配件,還要考慮各方條件確保腕錶接近完美狀態。
對完美的追求還不止於此,只要是收到二手錶,他都會送回原廠鑑定、保養,讓腕錶從裡到外都散發出如剛出廠時的光彩。
進一步個人化
獨立製錶已經很獨特,但還可以更人性化。例如GRÖNEFELD 1941 Remontoire恆定動力腕錶的紅色琺瑯機刻雕花面盤就是訂製款;訂製的還有目前在等待到貨的ROMAIN GAUTHIER Heritage Prestige HMS腕錶的隕石面。
這些訂製款還不是終極目標。Tim拿起手邊的朗格專書,翻出一款十九世紀初懷錶的照片說“有可能的話,我想訂製自己的錶;像這樣。”圖片中的懷錶即是現在朗格Richard Lange跳秒腕錶的原型,他想以這原型懷錶為基礎加入自己的設計,轉化成獨一無二的個人腕錶。或許有朝一日可以成真。
在完成這終極的個人腕錶之前,他將勞力士ROLEX交由台灣第一位金屬微雕師簡正鎮紋身,先是拿了Milgauss雕上經典的卷草紋,之後又拿Explorer雕個人喜愛的水仙圖騰,這就像在腕錶上烙下個人的印記,沒有撞錶之虞。
景氣低迷買錶正好
喜歡鐘錶的Tim面對現在不景氣的情況,反而更樂於買錶,例如受訪前不久才剛入手的藍面PANERAI沛納海PAM00538就是。“趁這個時候找一些以前想買卻沒有買的錶”他笑著說。早在2013年香港《鐘錶與奇跡》展覽時他在現場就覺得這款沛納海漂亮,但一直沒有入手,直到最近才以不錯的價格納入。目前想找的錶還有待動力儲存顯示的百達翡麗金鷹3710、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Overseas萬年曆Ref.49020等等。
眼尖的朋友可能已經注意到,這裡面包含了自動機芯的錶款,違反了前述只買手動上鍊的原則。Tim是這樣看的“這些錶以後應該不會做為終身收藏,只是買來玩玩,再轉手。”言下之意,如果是要做為收藏品就要符合手動上鍊等的原則;如果是買來玩的,那就沒差啦。
玩錶路上的轉折
現在的Tim很清楚在鐘錶收藏之路上該怎麼走,但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覺得錶就是個配件”Tim回憶當年說。既然是個配件,外觀很重要,讓別人看懂很重要,大多數一、二線品牌的錶都有買過,買來就戴,不戴就賣掉。
“那時也喜歡錶,但跟現在的喜歡是不一樣的。”雖然如此,他還記得那種剛入手新錶時,想跟大家分享喜悅的心情,這跟錶的價值無關,而是和喜歡錶的心情有關,所以當他在社群看到有人真心喜悅地分享剛入手的腕錶時,不管是高價錶還是平價錶,他都不吝於按讚。
直到最近幾年,Tim才開始關注機芯、關注工藝,真的走進鐘錶收藏的世界。他很認同“內在的機芯比外在美更重要,不過,外在也不能太差。”(笑)
開始注重製錶的工藝之後,從媒體、書籍、錶友、經銷商等各方管道吸收知識,夜闌人靜之際拿錶出來賞玩時,“感覺靈魂像是被吸進去了一樣”Tim望著桌上的錶說。他認為每人都需要一點興趣,玩錶、音樂都可以沉澱心靈,也是一種紓壓的方式。看得出來他對錶是相當有感情的。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會問,收這些非主流的錶會賺錢嗎?他的回答也是很直接“要賺錢有很多方式,不用靠玩錶!”他反過來藉著朋友David Liu的話說“玩錶是興趣,興趣就是要花錢。如果未來能賺錢,那是代表眼光好,錢是其次。”簡單扼要地說明了Tim對於鐘錶收藏的心態。
目前Tim仍是以經典的基本功能錶款為主,在複雜款的部分他偏好三問、陀飛輪、萬年曆,也已經擁有F.P.JOURNE陀飛輪、沛納海法拉利萬年曆(小編感覺以後還會有更具工藝美的萬年曆),三問則是看中了百達翡麗5078。他說“或許50歲時可以納入百達翡麗5078”,這還未知,但可以知道的是,接下來將收入日本獨立製錶師淺剛肇以及CHRISTIAN KLINGS、KARI VOUTILAINEN的作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