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錶品牌的客人有多少還沒老花眼?
Apr 30, 2018
最近開始出現一些老花的徵兆了。事實上相關的症頭從一兩年前就開始陸陸續續察覺了,不過近期最有感的是手錶在對時的時候刻度愈來愈看不準了,有時甚至要用放大鏡。以我的年齡要得老花好像稍微早了一點,不過考量到我從小到大視力都很好,據說像這種人原本就會提早老花,照這樣來看從現在開始出現症狀似乎也算合理。
總而言之我個人對這件事是坦然接受,該來的遲早會來,沒人能躲得掉,相對地我反而想到以後可以用這個方式來判斷錶面的視讀性設計得好不好。以四月時出國的經驗為例,這趟我帶了兩支錶,一支是百年靈的Cosmonaut,一支是DAN HENRY的1939(最近開始玩的微型品牌,沒聽過正常),在飛機上調時區的時候,1939因為錶面相對單純,刻度、面盤和指針之間的反差也很清楚,大致上我調起來還滿輕鬆的,另一方面Cosmonaut就沒那麼簡單了,百年靈的Navitimer因為裝了飛行滑尺面盤本來就是有名的複雜,再加上機艙內的照明不足,就算開了閱讀燈我還是怎樣都沒辦法把指針對上刻度,搞到最後連iPhone的放大功能都出動了。 倒是我們要因此就說1939的面盤設計得好、Cosmonaut的面盤設計得不好嗎?這樣講肯定又把問題過度簡化了,Navitimer為了要搭載飛行滑尺的機能面盤有設計得那麼複雜的必要,如果你追求的是單純的時分秒1939的確是比Cosmonaut更好讀,但相對地1939也不能算乘除法啊。
無論如何現階段老花這件事對我來說的意義包含了這些,不過這個經驗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另一件事。長久以來高級錶的主力消費層都是比我大上一到兩輪的長輩,他們的視力理論上會比我衰退得更嚴重,所以現在市面上一些面盤比較繁複的錶款他們應該是真的看不清楚的,然而這點有阻止他們去買那些花花面盤的錶款嗎?多少可能有,但或許也沒有很嚴重,因為大家都知道計時碼錶萬年曆什麼的原本就不是要買來用的,看不清楚老實說也沒什麼關係,所以品牌那邊也沒有太針對這點做出應對。
一方面從這裡延伸又讓我想到另一件事。過去我在幫品牌編別冊或是設計廣告稿的時候,最常收到的要求就是「能不能把字放大一點?」編輯和設計都喜歡把版面上的字做得小小的,覺得這樣比較好看,但品牌那邊的考量是他們的主要客層視力多半不好,字太小了他們看不清楚。像這樣的拉鋸是合理的,在這中間找出兩全其美的解法也是我們的專業,只是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了品牌端對他們消費者的想像——視力不好的長輩,而他們的工作就是要服務這些人。
這樣的態度在十年前或許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一個品牌直到今天都還是一味地堅守這一套的話可能有點危險,因為高級錶消費者的年齡層實質上在下降當中,這種「字大、好讀」的文宣對你們原本的客層來說叫貼心,但對新一代的消費者而言卻覺得它看起來不酷,一個品牌的形象和吸引力從這裡就有可能產生代溝。
廣告的字大字小只是一個指標,這裡點出的是品牌在面臨消費者的世代交替時該怎麼銜接,而這是市場上每一個牌子都必須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今天如果有哪個牌子針對這點沒有擺出應對的姿態的話我都會質疑他們的長期策略。當然所謂的銜接世代交替不表示就是要放棄所有的老顧客,全面擁抱千禧世代,這中間的分寸比例、下手輕重都需要視個別品牌的狀況而定,而經營者的手段從此也就看得出來。 我其實很討厭看到有人(或品牌)在談到錶界年輕化的時候擺出一種「棄老」的態度,但我更怕看到有人老神在在地對錶界年輕化嗤之以鼻;你的顧客會老,老到有一天沒辦法買錶,這是自然法則,就像我也終於老花了一樣,認清這點,隨時掌握客層的變化是所有做生意的都應該要做的功課,你看連PP都推出橘針橘膠帶的Aquanaut了,還有誰敢說我不稀罕年輕消費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