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支GS看起來長得都一樣嗎?並沒有喔
Apr 23, 2018
今年Grand Seiko在錶展上的主打當數V.F.A.——正確來說應該是9S機芯20週年的三個紀念款,包括Special和單純的10振動那兩支;這批新款除了帶回了當年GS引以為傲的V.F.A.超高精度調校(其實是其中一款),錶款的外部造型也導入了特殊設計。老實說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個新殼型的時候我是怎麼看怎麼覺得怪,不過隨著愈來愈多錶展現場傳回來的實拍照陸續曝光我也慢慢習慣了,而且經由不同角度的實拍照和影片拼湊出來的形象也比一開始只靠少少幾張公關圖所建立起來的造型更為立體和生動,現在感覺好像終於能比較公平地談論這支錶了。 「每支錶看起來長得都一樣」是GS最常遭受到的批評,但其實真的熟悉他們家產品的話還是可以分得出差異的。不算陶瓷殼、潛水錶這些極端例子,近年GS的基本殼型中比較突出的要數44GS,這條線是從2013年複刻初代44GS之後展開的,當時在復刻版之外又推出了所謂的「現代詮釋版」,而在此之後現代版就以常設產品的設計保留下來了;事實上GS往後連年的復刻錶款包括57GS、62GS當初也都有推出現代版本,不過後續都沒有變成常規設計,可能後面幾款的人氣比起44GS還是有差吧。
然而在44GS現代版之前GS已然存在著幾種常用殼型了,持平來說這些殼型也都各有特色,不過很明顯地它們並沒有受到跟44GS同等的重視,而輕易地被打入「長得都一樣」的評價。對於這些殼型我自己有一套粗略分法這裡提出來分享一下。基本上我認為這些殼型都是從44GS或是57GS等等幾個老經典當中演化而來的,不過不像所謂的「復刻現代版」那樣一比一的直承,彼此之間也有點混血情形。
在我心目中這些殼型的基本形是像SBGR251這款,它的錶耳正面較寬,相對地外側斜切面較窄,跟後面要提到的SBGH201正好相反。對照到歷史錶款的話我覺得它錶耳正面寬闊這點比較接近57GS,不過57GS的錶耳末端更寬,而且呈水平切齊,相對地SBGR251就收得比較尖了,而且SBGR251的錶耳從側面看有明確的曲線,不像57GS以平面為主,因此少了57GS那種「板狀」的印象。會把這種殼型定位成我心中的基本型是因為我剛開始研究GS的時候最常看到的就是這一型,雛鳥效應的地位很難被取代,所以後來我在分類其他殼型的時候往往會建立在跟它比較的結果之上。
第二種是前面提到的SBGH201,如前所述,跟SBGR251相比它錶耳的正面較窄,外斜的切面較寬,兩種剛剛好相反,而如果要追溯歷史淵源的話它其實更接近44GS,所差者唯有它錶耳的正面有向內收尖,而44GS則是完全地垂直。這款殼型就我記憶所以及最早是用在2009年發售的9S85上頭,那是9S機芯首度涉足高振頻領域,稱得上是象徵意義深厚,不過接下來似乎也只出現在高振頻款式當中,所以整體的產品數量並不多,只是在它發表之後GS有連續好幾年都主打這款,因此曝光度還是滿高的。 這款應該是我第一次意識到GS那些長得都很像的錶殼之間其實各自都存在著微妙的差異,也是從這以後我才開始積極地去辨識、分類GS的殼型。現代的GS在設計上幾乎都有受到44GS的影響,不過這款應該要算是除了直接復刻之外血統最接近的一種,甚至我認為是有意識地模仿,然而這裡的設計比起1960年代多了一些「通融的餘裕」,像是錶耳正面的內收就是一個比較圓融的做法,不像原始44GS那樣硬梆梆的,單純以設計來說我認為這款是更優秀的。
依照《Chronos Japan》總編廣田雅將的說法,1960年的初代GS在外型設計上其實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它的造型基本上是沿襲自之前的Marvel,要到1964年的57GS才開始發展出自己的路線,最後在1967年的44GS正式完成了所謂的”SEIKO Style”。SEIKO Style有很多造型上的重點,其中一項就是「從錶殼側面到錶耳的連續線條」,包括57GS、44GS以及前面介紹的兩種錶殼都是嚴守這項規定的典型例子,不過接下來要講的這種殼型就是一個例外。 這款SBGA279的中殼和錶耳(造型上)是獨立的系統,兩者之間看得到明顯的轉折,並非連續的線條,錶耳的立體形狀也比較硬直,除此之外還多了錶冠護橋,凡此都跟標準的SEIKO Style頗異其趣。這種殼型是由日本當代工設大師、長年為無印良品操刀的深澤直人所設計的,其中錶殼-錶耳各自獨立的結構有點初代GS的味道,而整體線條又帶有深澤所擅長的包浩斯風格,感覺比較像是他在理解了GS的設計概念後自行做出的詮釋,基於這樣的原委這款也是幾種殼型當中「GS味」比較淡薄的一種。
以上幾種差不多就是現行GS錶款錶殼造型的大宗了,當然,除此之外脫胎自初代GS的SBGW231這一型、或是中殼到錶耳的線條帶有弧度的SBGH219這型也都出過不少款式,不過個人認為它們不像前面幾種那麼有代表性,所以這裡就姑且略過了。
最後來談談今年的新款。之前在談第一種基本型和第二種高振頻型的時候我特別比較了它們錶耳的正面和外斜面,但其實這兩種在錶耳的「內側」都沒有特別強調,基本上就是從正面直接連到錶帶;相對地今年的新殼在內側也削出了一個內斜面,讓錶耳的末端在連到錶帶之前多了一個尖尖的突起,而正面的部分也因此被凸顯出來,凡此都讓錶耳變得更有存在感。技術上這個錶耳非常難做,正面、外斜和內斜三個面最後要精準地收在尖端的一點,負責拋光打磨的師傅應該會被整死,而這也正是GS強項(精確的打磨,不是整死師傅),只是在看慣了頭兩種殼型後忽然多了一道內斜面一開始我是怎樣都覺得不自在。
但也像前面提到的,如今我已經習慣這個設計了(按照往例看到實錶後應該會更驚豔),不過對於它錶耳末端那個「尖尖的凸起」我卻一直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結果這次在寫這篇的時候翻了一些舊資料,赫然發現原來GS在2006年推出的三日鍊款9S67上就曾經用過一模一樣的錶殼造型。9S67是個有點傳奇的錶款,這枚機芯是GS現行基礎機械機芯9S65的重要source,與其說9S65是從它的前代9S55發展而來的不如說它是從9S67修改而來的,然而另一方面這款當初做過的錶款並不多,在9S65於2010年推出後更是逐漸淡出市場,因此曝光度並不高,留下的印象也很淡薄,甚至我在調了資料出來看之前也只依稀記得「錶耳末端那個尖尖的凸起」,現在回顧才發現當年GS著實在這款上頭花了不少心思,相對於市場對它的冷落真的還滿為它抱屈的,不過也因為發現了這層淵源,現在我對今年的「新」錶殼好像又多了一種親切感了呢。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這套分類法只是我自己的心得,GS不論是現代還是1960、70年代出過的錶款都是族繁不及備載,相較起來我所涉獵的真的只是皮毛而已,所以這種分類絕對稱不上周延,只是如果往後又碰到有人說GS長得都一樣的時候,光靠我這裡整理出來的幾種應該多少還是能做點反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