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之巨獻 URWERK AMC子母鐘

Apr 18, 2018

左為URWERK AMC子母鐘的機械錶機芯,右為復刻的寶璣子母鐘、懷錶。

時維1795年。鐘錶巨匠寶璣 (Abraham-Louis Breguet) 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描述一種嶄新時計發明,他寫道:「我很欣喜發明了一項重要技術,但你一定要保持秘密,連原理都要守口如瓶。這新發明可以自動校正及將懷錶微調,完全不經人手... 每晚就寢之前將懷錶嵌入座鐘,一小時後或至翌日早上懷錶就會準確與座鐘同步,甚至毋須打開懷錶調校...」

寶璣一直視機械時計為智力挑戰甚至是一門藝術,他的新發明名為「子母鐘」(sympathique clock),見證他對提升鐘錶精確度的執著,以及對研發機械時計技術的沉迷。子母鐘由座鐘及特別設計的懷錶組成,顧名思義座鐘扮演母鐘的角色,負責校正及微調懷錶的時間,將懷錶嵌入母鐘頂部凹位,在指定的時間內,母鐘就會自動校正懷錶的時間以及微調走時準確度,將快/慢誤差減至最低。

時至今天,母鐘直接控制子鐘準確度的原理已廣泛應用於現代生活:好像手提電話、智能腕錶及不少電波腕錶的時間顯示都是由原子母鐘直接控制。當年的母鐘通過機械連接零件控制懷錶,但這門技術早已湮沒紅塵失傳多年,直至現在這段歷史將由URWERK續寫。

URWERK聯合創辦人Felix Baumgartner解釋AMC的主要靈感源自於其父親告訴他寶璣的Pendule Sympathique子母鐘發明一事。

URWERK AMC 子母鐘概念

寶璣二百二十多年前的非凡意念今日由URWERK傳承。URWERK成功設計並正製作首個子母鐘錶系統,當中的原子母鐘以複雜機械連接零件執行寶璣經典子母鐘系列的所有功能,將一枚特別設計的URWERK腕錶置於原子鐘凹位內,就可以為腕錶上鏈、校正及微調;該原子鐘及腕錶都是為AMC項目特別設計,亦是有史以來首次有原子鐘通過機械連接零件為一枚機械錶執行以上三個功能。

URWERK聯合創辦人Felix Baumgartner解釋AMC的主要靈感:「家父專長復修產自17世紀至20世紀的精準及華麗時鐘,我從他身上了解到鐘錶製作黃金時期巨匠如Berthoud、Leroy、Houriet 及 寶璣的偉大技術發明。有一晚他翻開一本書介紹寶璣的精奇發明Pendule Sympathique子母鐘,告訴我這鐘的故事,對我來說就像聽童話一樣奇妙;寶璣當年製作的子母鐘為數不多,而子母鐘的主人全是當時的顯赫人物。」

當年的逸事,今日啟發了傳統機械鐘錶工藝與人類史上最準確時計技術的完美結合。

原子鍾振盪器。

原子鐘技術

原子鐘以原子能量躍遷過程中釋放能量的波長計算時間基礎,英國科學家卡爾文勳爵(Lord Kelvin)在1879年首次提出這概念,但直至1949年美國國家標準局才成功製成首座原子鐘。現時應用的原子鐘有不同類型,主要以微波及電磁波譜的能量為基礎,而一秒鐘亦並非定義為一小時的3,600分之一 ,由1967年起,1秒的定義確定為銫原子微波振盪9,192,631,770次周期持續的時間。

AMC的原子鐘體積為45 x 30 x 18 厘米,重量約35公斤,外殼以鋁金屬製作;此原子鐘採用釔鐵石榴石(yttrium iron garnet)離子及銣離子雙振盪器技術,適用於世界各地任何電壓(由90伏特至240伏特),其電路系統經過特別設計,確保電壓高低波動不會影響原子鐘頻率穩定性。

銣為放射性物質,但AMC原子鐘內銣元素的輻射量極微弱,接近自然環境中的輻射量水平,只要一張紙就可以將之阻隔。

手提式原子鐘必須能抵禦溫差及電力供應波動等因素,而且原子計時系統亦會老化;儘管如此,AMC原子鐘可以長時間保持運作精準,保證運作317年出現的誤差在1秒之內。

AMC機芯,由URWERK設計及製作。

腕錶

近十年來,URWERK積極研發開拓機械時計精準度的界限,AMC項目一直在品牌代表作漫遊衛星小時技術的鋒芒背後默默進行。品牌得到量子物理學專家協助,並輔以最新科研技術,研發極精密時計儀器。幾年前亮相的EMC (Electro Mechanical Control) 腕錶為世界首創,只要一按鍵鈕就可以顯示機芯快/慢誤差;之後URWERK繼續投資研發、測試,經過失敗再超越難關,現在正式發表AMC項目,定必令鐘錶工藝鑒賞家心跳加速!

該全新製作的腕錶與原子鐘都是為AMC項目特別設計,腕錶擁有URWERK首本技術特色,包括動力顯示、疊起的雙發條鼓提供四天動力,此外「抹油提示器」可以提示錶主保養機芯的年期,因為提示器轉一圈需時四年多,所以腕錶運行三年半後應保養一次。

然而腕錶最精奇的設計肉眼難以分辨,必須細看機芯始知乾坤。原子母鐘由URWERK自行研發,嵌入腕錶後,母鐘會為之上鏈、校正時間以及微調;母鐘以一個機械連接設計就可以執行寶璣製作的不同類型子母鐘的所有功能,此為世界首創之技術。

原子母鐘由URWERK自行研發,嵌入腕錶後,母鐘會為之上鏈、校正時間以及微調。

母鐘與腕錶互動的三種方式:

第一項亦或許是最困難之處就是微調腕錶誤差。腕錶的誤差主要由擺輪擺動之快/慢決定,而最理想的情況是腕錶運行以一個精準的標準時間為參考 (例如校正鐘、原子鐘或報時訊號),而且快/慢誤差則保持不變。但現實中所有鐘錶系統的誤差都會波動,因為所有擺輪系統並非完美穩定,而機械擺輪的穩定性永遠不及原子鐘的振盪器。URWERK創製的AMC系統,原子鐘可以自動將腕錶微調至與原子鐘同步;而一般情況下,腕錶快慢是由製錶師人手微調。

製錶師調節快/慢針設定游絲運作部份的長度即可調節擺輪快慢,如腕錶走得過快可以微調快慢針減慢擺輪擺動,相反腕錶走得太慢就要加快擺輪擺動。

如果母鐘要自動微調腕錶誤差,就要靠一個機械裝置去「閱讀」腕錶的時間,並將之與母鐘時間對比,最後根據腕錶的快/慢誤差來調節。

當年寶璣子母鐘的機械微調裝置其實藏於懷錶內,當母鐘要閱讀某個時間的時候,會伸出一支啟動桿插入懷錶內。AMC系統亦遵從這原理,在微調誤差時,母鐘一支推桿會伸入腕錶內推動一支卡鉗形槓桿,槓桿的兩個同軸卡鉗嘴夾著一個半圓形凸輪,而凸輪在秒針支軸上轉動。

如果原子鐘及腕錶的走時準確同步至秒鐘,兩個鉗嘴就會同時夾著半圓形凸輪半徑的兩端;但如果兩者走時不同步,其中一個鉗嘴就會移動遠一點,凸輪就隨之轉動,因為凸輪呈半圓形,所以只有一個鉗嘴會移動。

每個卡鉗嘴的中軸位置有個齒牙,可以推動一個有鏤通螺旋的齒輪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轉動;快慢針槓桿的末端栓連著螺旋,並隨著螺旋轉動而推動快慢針槓桿,加快或減慢擺輪速度。另外螺旋齒輪的齒牙連著一個定位彈簧,每個齒牙代表一次微調,大約是每天加 /減 2秒左右。

母鐘與腕錶互動的三種方式:微調腕錶誤差、母鐘校正腕錶的分鐘及秒鐘以及為腕錶上鏈。

母鐘校正腕錶的分鐘及秒鐘

第二項功能,是將腕錶的分鐘及秒鐘校正至與母鐘同步。

校正腕錶分鐘及秒鐘的原理跟自動誤差微調的不同,反而與計時錶的歸零設定相似。校正腕錶分秒與微調誤差,同樣由母鐘的推桿去啟動:推桿會推動兩支槓桿,第二支槓桿的歸零錘會壓向所有心形凸輪;負責秒鐘顯示的心形凸輪裝置在秒鐘輪上,而顯示分鐘的心形凸輪轉動時會通過撥針輪傳至分針。正如傳統計時錶一樣,歸零錘的壓力令到心形凸輪轉動,直至凸輪最低點轉動至貼著錘面為止,而這位置正好將秒輪及分針的位置歸零,這時候腕錶已校正至與母鐘同步。

為腕錶上鏈

母鐘為腕錶上鏈的原理直接得多:在晚上將腕錶嵌入母鐘的時候,母鐘的軸桿會延伸至錶冠為腕錶上鏈。

錶款資料

機芯編號 AMC機芯,由URWERK設計及製作

擺頻 每小時 28,800 次 (4Hz)

動力來源 疊起雙發條鼓

動力儲備 80 小時

上鏈系統 手動上鏈;腕錶嵌進母鐘後由母鐘自動上鏈

表面修飾 鏤通底板,日內瓦條紋打磨,魚鱗紋及噴砂打磨;倒角螺絲頭

功能 秒、分、小時,年/擺輪快慢微調/校正分鐘及秒鐘與母鐘同步

原子母鐘 技術規格

機芯 釔鐵石榴石及銣原子鐘

準確度 艾倫偏差(Allan Deviation) 1 秒. 3.0 x10 -11

最大誤差 317年誤差1秒

鋁金屬外殼,連腕錶嵌位

顯示 千分一秒;秒、分、小時;日,月,年

功能 為AMC腕錶手動上鏈/GPS全球定位系统時間同步/設定時區/設定閏秒(調整 加1秒或減1秒)/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