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複雜功能的起點 VACHERON CONSTANTIN 2755手上鍊機芯(上)
Apr 3, 2018
受限於產能的因素,江詩丹頓過去幾乎都是外購複雜功能機芯,再進行修改與打磨,但是直到2007年,自製2755手上鍊機芯的正式誕生,使江詩丹頓擁有了絕佳的複雜功能平台。
朝向垂直化生產邁進
創立於1755年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是目前歷史最悠久且持續生產錶款的錶廠,且多數錶款皆通過日內瓦印記認證。不過,回到一百多年前,當時的頂級錶廠如江詩丹頓或是百達翡麗都是產量極少,且常接受客製化產品的錶廠,加上當時分工極為細膩(不追求一條龍生產與上下垂直整合),因此通常由專業機芯廠提供空白機芯使用。
而這樣的歷史,也一直延續到腕錶時代。不過在1929年全球開始進入經濟大蕭條後,當時的錶廠負責人Charles Constantin,眼看錶廠幾乎無單可接,所以錶廠員工只能開始休無薪假,隨著日後歐洲的戰雲密布,Charles Constantin將錶廠的部分股權賣給積家,換取金援。同時,積家的大股東也身兼錶廠總經理的Georges Ketterer便陸續購入江詩丹頓的股權,直到1940年,Constantin家族已經完全離開江詩丹頓的管理階層。
在1965年, Georges Ketterer離開積家錶廠,前往江詩丹頓任職,其實多年來,在Ketterer的努力之下,江詩丹頓持續推出許頂尖的錶款傑作。其中,在1943年起至1950年代,江詩丹頓推出一款超薄三問腕錶Ref.4261,其機芯厚度僅有3.28mm,錶殼厚度也只有5.25mm,是當時少見的超薄三問腕錶。由於江詩丹頓與積家的關係十分密切,因此這枚機芯是積家曾經推出過的18SMV超薄三問懷錶機芯,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
在1987年,來自中東的私人投資公司Investcorp購買了江詩丹頓的股權。當時在Investcorp底下,還擁有BREGUET寶璣與LEMANIA機芯廠。而1996年,則由歷峯集團(當時的Vendome集團)宣布收購江詩丹頓70%的股權,透過集團的資金挹注,江詩丹頓在1998年併購位於侏儸山谷的HDG機芯廠,之後改名為VCVJ(Vacheron Constantin Valle du Joux),專職研發與製作機芯,而組裝以及調校機芯則由日內瓦的廠房負責。
自製大複雜功能機芯
因此,過去習慣使用專業機芯廠提供機芯的江詩丹頓,開始擁有自行研發的實力。其中在2005年,也就是江詩丹頓建廠250周年時,廠方推出Tour de l'Ile超複雜腕錶,內部所搭載的2750手動上鍊機芯由834個零件所構成,並集合了共16項複雜功能,打破先前百達翡麗Sky Moon Tourbillon所保持的12 種複雜功能,成為當時錶壇最複雜的腕錶,並限量生產七只,且通過日內瓦印記認證。
在相隔兩年之後,江詩丹頓推出全新的Patrimony Traditionnelle Caliber 2755三問萬年曆陀飛輪腕錶,這是江詩丹頓首次推出將三問報時,萬年曆與陀飛輪三項功能結合的錶款(限量款的Tour de l'Ile有結合其他類型的複雜功能),同時並擁有日內瓦印記。先前廠方所推出最複雜的錶款是Patrimony 系列的三問萬年曆腕錶,採用超薄的1755QP手上鍊機芯,但是缺少陀飛輪裝置,所以複雜程度略遜一籌。
而1755機芯是江詩丹頓在1992年所推出的超薄三問機芯,與1940年代廠方所採用的18SMV超薄三問機芯相同,厚度同樣為3.28mm,應該是昔日保留下來的庫存機芯;加上萬年曆功能模組後,厚度也僅有4.9mm。但是由於所生產數量僅有200枚,在2006年推出的Patrimony三問萬年曆腕錶中,已經將最後一批的30枚機芯用罄;爾後Patrimony Traditionnelle 2755的問世,也是理所當然。
優越的結構設計
所以Traditionnelle 2755(現今廠方刪去前方的Patrimony字樣)是當時廠方所生產的最複雜腕錶(限量版的Tour de l'Ile腕錶除外);內部所搭載的2755 QP手上鍊機芯,正是以當年的2750機芯的基礎所建構而來。因為2750機芯在上層與下層的部分,都分別加裝眾多的功能模組,位於中間的基礎機芯,實際上是一枚三問陀飛輪機芯;也就是說這枚基礎機芯,原本就具有三問與陀飛輪功能。
因此本款腕錶所使用的2755 QP機芯,則是在上方加裝一層萬年曆模組,相對於Tour de l'Ile腕錶的萬年曆功能位於錶背,這款大複雜功能腕錶,在讀取時間的實用性,可說是遠勝於前者;其零件總數為602枚,厚度更只有7.9毫米,與一枚ETA 7750機芯一樣厚,配戴在手腕之上,相信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
撰文/陳韋仁 攝影/劉信佑 97-芯
資料提供/VACHERON CONSTANTIN (02) 8101-8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