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璣 承先啟後的鐘錶發明家
Jan 23, 2018
BREGUET寶璣傳承至今的不只是輝煌的歷史,更重要的是著重研發與追求卓越的品牌精神。兩百多年前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的許多發明至今還影響著製錶界;而現代的寶璣仍是錶壇創新技術的要角。光是21世紀以來的十多年裡,寶璣就獲得了超過100項專利。
寶璣擁有很多發明專利。專利制度不但可以鼓勵發明,同時在專利保護期過後,大家都能使用該發明,對於科技的進步與普及有相當的好處。在鐘錶界也是如此,寶璣的許多發明與專利,對鐘錶技術的進展有很大的貢獻,不論這些發明至今是否仍在使用,其精巧的設計,不僅對後世製錶師具有啟發性,同時也增添了鐘錶愛好者的樂趣。
寶璣於1780年發展出來的自動上鍊裝置,是承先啟後的最佳範例。亞伯拉罕-路易‧寶璣發明了另一種如鐘擺般動作的自動懷錶,其自動陀能隨著步行與活動而往復擺動進而為發條上鍊,提供動力。
後來,寶璣的這種設計啟發了20世紀撞陀式的自動上鍊裝置。製錶技術的進展如同文明一樣,沒有一次到位的事情。然而,過程中有價值的發明,都會是後人汲取靈感的泉源。
優秀的發明會被一直沿用至今。寶璣(上繞式)游絲、陀飛輪、報時音簧……等等皆屬此例。早期的報時聲響來自於音錘敲擊音碗,這在體積較大的鐘上沒有問題,但要納入懷錶就很不實際。1783年,寶璣改以圍繞在機芯邊緣的音簧代替了音碗,而把機芯的主要空間留給複雜的機械裝置,因此在適當的尺寸下,能製做出三問懷錶。
這種設計流傳至今,音簧成為多數報時錶的主流,現代各家錶廠所做的改良,只是音簧的材質、形狀等部分,在概念上仍是與寶璣發明相同的。寶璣式游絲與陀飛輪也維持著大師的設計概念,並廣受頂級製錶使用,特別是當初以抵消地心引力作用而發明的陀飛輪裝置,已從錶背走到面盤,成為賞玩吸睛的複雜裝置!
如果說三問錶提供的是聽覺的時間,那麼,是否也能有觸覺的時間?答案是肯定的。1799年,寶璣發明的觸覺錶(Tact Watch)就成功售出。這類腕錶有兩大特徵;一個是錶殼周圍設計有12個代表時標的突起物(通常是珠寶),二是懷錶外蓋設有一個立體的箭形(或類似)裝飾,箭頭便能指示當時時間。
像這類有趣的設計還有寶璣於1795年發明的交感同步鐘(Sympathique),此鐘與懷錶為一套,懷錶置於鐘上時,連動的裝置會於預定的時間,自動讓懷錶與時鐘的時間同步(鐘的精準度較懷錶為高)並為之上鍊。觸覺錶與同步鐘的創意與技術迄今仍令鐘錶收藏家深深著迷。
在亞伯拉罕-路易‧寶璣仙逝後,品牌傳承了創辦人的精神,直到現在都仍致力於新技術的研發與創造,以將鐘錶發展推向更高的層次。事實上,自2002年至今,寶璣已經獲得超過百項的專利,技術領先!
21世紀的寶璣專利
2002 年5項專利,包括:月相顯示裝置(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月相腕錶)
2003 年7項專利,包括:可鎖定或啟動鬧鈴的柱輪機制( Le Réveil du Tsar鬧鈴錶)
2004 年7項專利,包括:腕錶機芯專用擺輪,鈦金擺輪(Tradition系列芝麻鍊陀飛輪腕錶)
2005年15項專利,包括:雙擒縱系統( 雙陀飛輪腕錶)、擺輪軸防震裝置(Tradition 系列)
2006年3項專利,包括:腕錶機芯的音樂模組(La Musicale音樂腕錶)
2007 年3項專利,包括:特殊動力儲存顯示裝置(Tradition Tourbillon系列)
2008年8項專利,包括:用於腕錶報時或鬧鈴的音簧(三問報時)、寶璣式矽遊絲(Tradition Tourbillon系列)
2009年8項專利,包括:用於鐘錶報時的音簧(三問報時)、配備防震保護機制的陀飛輪機芯(Tradition Tourbillon系列)
2010 年11項專利,包括:磁力樞軸(Chronométrie 7727)、超高頻機械機芯(Type XXII系列)
2011年19項專利,包括:兩個時區時間的裝置、各項顯示的切換裝置、機械記憶裝置以及逆跳標示日期裝置(Classique Hora Mundi)
文/賴彥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