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自動盤是什麼?

Dec 27, 2017

BRUEN是最早推出微型自動盤機芯的錶廠。

1958BRUEN正式推出第一枚微型自動盤機芯(Microtor movement)之後,這種可以減低機芯厚度的設計,開始成為許多錶廠研究的目標。因為勞力士在1931年推出可360度旋轉的自動盤設計之後,位於中央的自動盤軸心,與加裝在走時輪系與發條盒上方的自動上鍊系統,無可避免的會使機芯厚度增加許多。如果想要減低機芯厚度,只能藉由縮減每個零件的厚度,來達成目標;但如此一來,卻會影響走時的精準度與上鍊輪系的耐用性,因此微型自動盤的設計,就成為另外一個選項。

伯爵於1960年推出厚度僅有2.3mm的12P自動機芯,成為當時全球最薄的自動機芯。

微型自動盤機芯的主要設計概念,就是將走時輪系與發條盒,緊密的倚靠在機芯的一半,而另一半的空間則放置自動盤、上鍊輪系以及擺輪游絲結構,因此整個發條盒與走時輪系,都不需要壓縮厚度,自然可以提供穩定的運作效果,同時達到輕薄的效果。通常微型自動盤佔有機芯約1/31/4的面積,但是面積越大,自然上鍊效率越好。
PIAGET伯爵於1960年推出厚度僅有2.3mm12P自動機芯,成為當時全球最薄的自動機芯,其超薄的紀錄保持20年之久,當時廠方便是採用微型自動盤,方能達到這項成就。不過12P採用24K黃金材質的自動盤,其高比重的特性,日後幾乎成為此類型機芯的標準配備。

於1977年首次問世的240自動機芯,其直徑為27.5mm,厚度為2.4mm,振頻為每小時21,600轉,動力儲存48小時。其機芯的厚度,在當時亦是名列超薄自動機芯的前三名。

因此,在19601970年代期間,最常見的微型自動盤機芯,莫過於BUREN所推出的1280自動機芯,以及UNIVERSAL2156966自動機芯(PIAGET12P自動機芯價位較高,因此並不算普及);而兩間錶廠也是最早量產微型自動盤機芯的品牌,不僅款式眾多,同時也推出不鏽鋼款。
而百達翡麗在1977年問世的240機芯,則是稍晚登場的機種。因為在1970年代初期,百達翡麗僅剩由積家生產的28-255自動機芯與自製的350自動機芯為主力機芯,但由於350機芯採用環形自動盤設計,結構複雜且問題較多,因此百達翡麗便開始研發新一代的自動機芯;其設計的重點在與超薄與簡化零件數量,這也是為了因應當時錶款的設計趨勢,以及考量成本所訂出的標準。

微型自動盤設計已經相當獨特,但是蕭邦在L.U.C.微型自動盤機芯中,運用了更特殊的勾爪式上鍊系統,具備雙向上鍊的功能。

在進入機械錶復興的時代後,CHOPARD蕭邦於1996年發表L.U.C.. 1.96微型自動盤機芯,並於隔年推出正式推出L.U.C.系列腕錶,這是80年代末期的機械錶新興之後,第一枚採用微型自動盤的機芯。在當時,放眼整個瑞士錶壇中,也只有百達翡麗的240自動機芯(1977年推出)採用相同的設計,但是兩者推出的時間已經相差20年。而L.U.C. 1.96機芯在設計之初,並沒有特別強調輕薄的概念,因此機芯的厚度為3.3mm,但是與薄型化ETA 2892自動機芯的3.6mm相比,已經薄了0.3mm
此後,陸續開始有其他錶廠推出微型自動盤機芯,例如使用在陀飛輪機芯上的芝柏三金橋自動機芯,或是羅杰杜彼推出的RD78/79微型自動盤系列機芯,分別運用在計時與追針計時功能之中。日後,伯爵更在2010年推出了1200P1208P自動機芯,重返微型自動盤機芯的領域;新加入的沛納海P.4000自動機芯、愛馬仕的H1950自動機芯、以及寶格麗的138自動機芯,都是新一代的微型自動盤機芯。

 文/陳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