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二)-飛行陀飛輪
Dec 7, 2017
在寶璣式陀飛輪成為主流設計之後(其實也沒有其他流派..),各大錶廠在十九世紀中期,開始嘗試推出陀飛輪錶款。此時的工藝技術,亦能製作出在美觀與精準度方面都有所改進的陀飛輪裝置。而寶璣式陀飛輪的特色,就是擁有上方的固定支架,以及框架與擺輪軸心皆位於中央的結構,因此製作難度極高。
雖然在1892年,一名丹麥的製錶師推出了類似結構的Karrusel卡羅素裝置,但是仍然撼動不了陀飛輪在錶壇的重要地位,因此結構也沒有太大的改變。直到1920年代,一位來自德國格拉蘇蒂當地的製錶師Alfred Helwig,推出了取消上支架的陀飛輪裝置,讓陀飛輪宛如漂浮在面盤之上,因此通常被稱為飛行陀飛輪Flying Tourbillon或是浮動式陀飛輪。
由於取消了上支架的結構,也意味整個陀飛輪框架必須完全固定在主機板上方的底座,因此底座的堅固與否,關係到整個陀飛輪的運行、耐用度與精準度。所以飛行陀飛輪會有一個較為厚實的底座結構,然後再將整個陀飛輪框架放置於上方。過去,飛行陀飛輪的底座都是搭配紅寶石軸承的結構,但是近年來則有更多錶廠改用滾珠軸承設計,可減少框架運轉時的阻力,運轉更為順暢。畢竟使用單一的紅寶石軸承,寶石所乘載的力量過大,較容易磨損軸心。
除此之外,寶鉑在1989年所推出的偏心式飛行陀飛輪,則打破了以往陀飛輪其框架旋轉中心與擺輪軸心同軸的設計,同時還具有長達8天的動力儲存。當時有許多人將這款陀飛輪歸類為卡羅素,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其擒縱輪仍會圍繞固定的四番車旋轉。同時,陀飛輪框架的基座,也採用滾珠軸承設計,算是一項劃時代的傑作。另外,伯爵也是偏心式飛行陀飛輪的愛好者之一。
至於採用陀飛輪框架與擺輪軸心同軸的飛行陀飛輪,也就是外型與寶璣式陀飛輪最為接近的設計,雖然外觀的差別只在於有無上方的固定支架,但是主機板上的陀飛輪基座,則有一定的尺寸與厚度,所以觀看機芯時,會不容易觀察到陀飛輪框架下方的輪系運作,這算是一個小缺點。目前常使用同軸式飛行陀飛輪的品牌,則有格拉蘇蒂原創、羅杰杜彼、卡地亞、雅典與萬國錶..等等。
雖然飛行陀飛輪的結構,誠如我們先前所提到的,在穩定度與精準度方面略遜於寶璣式陀飛輪,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零件精密度的提高,目前已經可以縮短兩者之間的差異。但是飛行陀飛輪在視覺上所呈現的效果,則是優於寶璣式陀飛輪,因為沒有固定的支架,可使陀飛輪框架更接近面盤,這也是許多品牌設計機芯時,所考慮的重要原因。
文/陳韋仁
延伸閱讀
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一)-傳統寶璣式
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三)-多軸立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