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一)-傳統寶璣式
Dec 5, 2017
相信各位錶迷已經看過無數次介紹Tourbillon陀飛輪裝置的文章,對於陀飛輪也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接下來我們就不探討陀飛輪的原理與歷史,而是針對陀飛輪的結構與類型來加以介紹,並分為傳統寶璣式、浮動式(亦稱飛行陀飛輪)以及多軸立體式陀飛輪等三大類來說明。
其中,由寶璣大師於1795年發明,並且在1801年獲得法國政府為期10年專利權的陀飛輪,是目前所有陀飛輪裝置的始祖。不過當時所有的機芯設計圖,都是製錶師所自行繪製,同時以傳統工具搭配製錶師的巧手製作,因此實際觀看寶璣大師當年的陀飛輪作品,可以說是相當的簡陋,但是以當時的技術來說,要將陀飛輪框架的每一個零件,完成精確的定位,本身就是難度極高的一件事,多餘的零件修飾,在當時並不算流行。
所以寶璣當時的陀飛輪框架,其結構都是由下層獨立的黃銅機板,結合上層的不鏽鋼框架(擺輪與游絲放置其中),形成一個可旋轉的零件,同時上方還會有一個支架,將陀飛輪框架固定在主基板之上,也就是陀飛輪框架的上下軸心,分別會固定在上支架與主基板,透過三番車齒輪(中間輪)推動框架,同時擒縱輪圍繞著固定的四番車齒輪旋轉,每分鐘旋轉一圈,所以這就是目前最常見的陀飛輪類型。
雖然寶璣大師當時還有推出四分鐘與六分鐘陀飛輪,是透過陀飛輪框架的邊緣的齒牙(下方的機板),連動傳動輪系,但是同樣具有上支架的設計。而這樣特殊的結構,其實現今BOVET播威的陀飛輪,仍採用相同的設計,但是將旋轉速度增加至每分鐘旋轉一圈。
至於最早出現的一分鐘寶璣式陀飛輪,則成為市場的主流,除了寶璣本身的560、580系列陀飛輪機芯使用之外,包括百達翡麗、江詩丹頓、愛彼以及積家都是寶璣式陀飛輪的愛用者,主要原因除了結構堅固穩定之外,走時精準也是本款陀飛輪的優勢所在。
文/陳韋仁
延伸閱讀
<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二)-飛行陀飛輪>
<陀飛輪類型大解密(三)-多軸立體式>
<陀飛輪進階篇(一)雙陀飛輪與雙軸陀飛輪的差異>
<陀飛輪——影響深遠的寶璣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