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取向的陶瓷鈦金屬錶殼 Grand Seiko運動系列錶款
Nov 14, 2017
相較於瑞士錶廠甚早採用陶瓷錶殼,Grand Seiko一直到2016年才將陶瓷材質運用於錶殼結構之上。不過,特殊的陶瓷、鈦金屬複合式錶殼結構,與瑞士錶廠朝向全陶瓷化的設計趨勢有所不同。而在上個月中,隨同日本SEIKO社長高橋修司 (Shuji Takahashi)來台參與記者會的久保進一郎(Shinichirou Kubo),也就是SEIKO設計統括部門的主事,特別接受了城邦國際名表的採訪,談到Grand Seiko陶瓷系列錶款的設計概念與不同之處。
就如同我們所知,氧化鋯陶瓷材質在1980年代就已開發出來,並且運用在少部分的錶款,直到2000年之後,才成為高級機械錶款的新寵兒。久保進一郎提到,陶瓷材質的優勢在於,表面不易造成傷痕(因為表面硬度為不鏽鋼材質的7倍強),不過陶瓷的缺點在於遇到強大的撞擊時,容易造成碎裂。
所以,採用全陶瓷製作的錶殼,經過巨大的衝擊之後,容易造成錶殼結構分解、零件四散,讓零件暴露在空氣之中,甚至機芯會停止運作(久保進一郎透露,廠方曾做過多次實驗)。如此一來,也就違背了Grand Seiko的概念,也就是不論在任何的狀態下,都要讓錶款能持續運轉、計算時間。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先前許多瑞士錶廠的陶瓷錶款,內部仍具有一層金屬內環,就是為了避免錶殼完全碎裂的狀況。但是僅有一層內環,在錶殼碎裂時,對於錶款的保護,仍不算完善,同時使用者仍須付出高昂的維修費用。因此,久保認為使用鈦金屬作為錶殼主體,外層再貼附抗磨損的陶瓷材質,對於錶款內部的重要零件,能有最完善的保護。但是,為什麼廠方不使用不鏽鋼材質,反而是鈦金屬呢?
對此,久保進一郎提到,無論陶瓷與任何一種金屬材質的貼合,就算是再緊密都會有些許的縫隙,因此透過毛細孔效應,水分或是水蒸氣依然會滲透進去,長時間下來,不鏽鋼材質仍會產生鏽蝕。因此Grand Seiko採用了完全不會鏽蝕的鈦金屬材質,同時也較為輕盈。
另外,關於陶瓷與鈦金屬錶殼之間的縫隙,先前久保進一郎在接受本刊採訪時,曾提到最佳的設計效果。因為陶瓷與鈦金屬是兩種完全不同特性的物料,同時貼附在鈦金屬錶殼外的陶瓷片,厚度也有所不同,例如錶殼側面的圓弧曲線,陶瓷的厚度較薄,而錶耳附近的陶瓷較厚。
而根據之前SEIKO的研究,如過兩者之間完全無縫隙,經過長時間的使用,陶瓷的耐久性會受到影響,進而產生斷裂。但是如果縫隙過大,受到衝擊時,陶瓷材質又容易產生斷裂,所以廠方選擇在陶瓷較薄的錶殼主體側面,採用0.1mm的縫隙,而陶瓷較厚的錶耳部分,則採用零縫隙的設計,如此一來,便能保有陶瓷材質的最佳使用效果。
除此之外,久保進一郎也提到,傳統的金屬與陶瓷材質,表面都還是要經過打磨與修飾。而金屬材質經過打磨之後,其表面會呈現亮面的光澤;但是陶瓷經過打磨之後,其光澤比較像是從材質內部散發出來,這是陶瓷與傳統金屬的不同之處。至於目前Grand Seiko皆採用黑色的陶瓷錶殼,未來是否會有採用其他顏色的陶瓷,久保進一郎則微笑的表示:這個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