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花不了幾個錢」
Aug 1, 2017
前陣子參加了一場錶聚。其實我自己沒去過什麼類似的活動,多半都是在網路上看人家分享聚會的經歷,平心而論談不上有興趣沒興趣,但無論如何好奇心多少總是有的。實際到了現場以後東看看西摸摸的的確是很新鮮,見識到不少有趣的錶,也碰到不少有趣的人,幾個小時的活動下來真的還滿愉快的,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處於輕度亢奮狀態。
席間看過了大量錶友們的收藏,其中不乏好些稀奇的錶款;說它稀奇的可能有幾種不同的類型,有的是所謂傳說中的名機,過去聞名已久卻從未見過本人,有的則是我根本不知道有出過這支錶,這種例子可能是一些風格我(以為)很熟悉的牌子,結果在現場卻看到了一支一點都不像他們家的錶。看到這些錶的第一時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通常會興奮地詢問把玩(當然是在錶主允許的前提下),只是在亢奮之情冷卻後一一回想,卻發現有不少剛剛嘖嘖稱奇的錶,就我個人而言並沒有真的很喜歡它們。當然這些錶的「稀(少見,恐怕也是少量)」和「奇(特別)」都毋庸置疑,只是從我自己的審美趣味和風格傾向來說實在是很難純粹地「喜歡」上它們。
原本放在身上穿的戴的東西最基本的評價標準就是好用好看,然而一旦跨過收藏這條線以後,「稀奇」這個要素就變得愈來愈重要了,甚至反客為主,凌駕於手錶作為一種穿戴物件的本質之上。手錶收藏中有些眉角是跟大眾審美觀有所衝突的,比如說tropical dial熱帶面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也是有朋友覺得Daytona的保羅紐曼面盤太花不好看的),然而一旦當你的腦袋切換到收藏家模式的時候個人的美感喜好往往會退居二線,就像我在錶聚上對那些主觀上並不喜歡的錶愛不釋手一樣。基本上我不希望成為一個那樣的戴錶人,我買錶都要是買來戴的,一支符合收藏上稀奇的條件卻不能滿足我個人美學的錶款無論如何我是不會想要的,所以我從來都不以收藏自居,一來是還有點自知之明夠不上,一方面我也沒這樣的志願。
不過這中間還有個很難堪的假設,假設我很有,很有,很有錢呢?儘管前面講得一副冠冕堂皇的樣子,但其實我也不是沒有一時見獵心喜買過明知自己不會戴的錶,而讓我破戒的理由多半都是因為它很特別、很好玩、有文獻的價值、「而且花不了幾個錢」。問題就出在這句「花不了幾個錢」。早幾年SWATCH的Sistem51推出時我也買了一支,因為它全自動組裝這點是製錶業的一大突破,身為從業人員我認為自己有義務留上一支,儘管我已經沒什麼機會戴塑膠錶了,「但反正花不了幾個錢」。我在想有些所謂的收藏家開始買起了自己沒打算戴、甚至不覺得好看的錶會不會也是循著同樣的邏輯呢?只是我的「花不了幾個錢」指的是五千塊,而人家可能是五十萬。
講到這裡我好像也沒辦法再那麼理直氣壯了,而且愈講徒然愈顯得自己寒酸,不過最低限度我想我還是可以期許自己每次出手都清楚地知道是為了什麼而買的,拿來戴也好、當文獻也好、有收藏價值也好,至少這些理由都是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單純只因為它很稀奇就衝了。希望有一天我很有,很有,很有錢了以後還能記得這一點(應該不會有那一天啦)。
專業鐘錶自由撰稿人:孫德銘
曾任專業鐘錶雜誌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為海內外多家華文媒體提供高級錶相關報導和文章。長期從事錶界工作,對目前製錶業的趨勢,以及專業鐘錶媒體的發展有獨自的觀察和意見,有志從體制外建立鐘錶評論的新價值。